从智慧农业的精准监测,到低空经济空域协同管理,从远程医疗的数据互联,再到文旅产业的场景化落地。在大赛现场,来自全国高校的26支研究队伍,从技术实施方案、市场分析等维度,提出各种富有创造力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应用方案。
“利用卫星通信、导航等技术,对低空飞行器进行精准控制,实现实时通信,并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智能调度,优化路径。”来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赵艳春团队基于低轨巨型星座,提出无人机智能物流方案,以有效提升仓储运作效能、规避地面交通拥堵、克服复杂地形障碍以及缩减运输开支等。“传统预警系统在复杂地理环境中存在监测盲区多、响应速度慢等短板。” 对此,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胡珺怡团队创新融合低轨卫星遥感与增强现实(AR)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个人防灾解决方案,实现从灾情感知到行动决策的全链路优化。“极限运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通信问题是其发展的一大阻碍。”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刘若同提出构建服务于极限运动爱好者的专属平台,基于低轨卫星通信,解决高山、远洋等地区信号覆盖问题,连接极限运动爱好者。
据悉,本次大赛是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系列活动之一。作为大赛的主办方之一,松江区近年来率先布局卫星互联网细分赛道,成功吸引垣信卫星、格思航天等领军企业扎根,构建“星、箭、端、网”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九亭镇等产业高地正加速构建创新生态,为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丰沃土壤。
“松江区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6G星地融合通信等前沿试验,并积极探索‘卫星+’在低空物流、智慧城市、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松江区科协副主席卢斌介绍,希望通过此次赛事,激发青年创客、科研团队和企业的想象力,催生更多如无人机智慧巡检、空域数字化管理等创新方案,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同时也不断加深公众对前沿科技创新的认识,激发社会创新热情。
记者:李谆谆
编辑:周加姚
审核:周样波 臧昳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