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的高墙电网之内,个别教育如同一场无声的战役,它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与毅力。民警郑宝官以坚韧不拔与满腔真诚,叩开了一名聋哑罪犯紧闭的心扉。他的故事是一段民警改造罪犯的艰辛历程,更是一场触及灵魂深处、见证人性光辉的深刻对话。
★
1
破冰之旅:从“无声”到“共鸣”
2015年的深秋,郑宝官初次面对因医疗事故而失聪的聋哑罪犯李某。李犯坐在阴暗的角落里,双眼空洞,神情落寞。他性格孤僻,改造态度消极,对周围的一切不理不睬,仿佛被一层坚冰紧紧包裹。面对这一艰巨挑战,郑宝官没有退缩。
郑宝官决定以手语为桥梁,尝试打开李犯的心扉。日复一日,他耐心地与李犯进行简单的手语交流。起初,李犯对警官的努力无动于衷,表现出强烈的排斥。然而,郑宝官并未因此气馁,他坚持不懈地重复着手语,用坚定的眼神传递着温暖与真诚。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郑宝官和李犯在谈话室里谈心。他用手语慢慢地讲述着外面的世界,讲述着那些努力生活的人。李犯的目光逐渐聚焦,尝试着回应郑宝官的手势。经过数月的努力,他们的对话逐渐深入。从简单的日常问候到探讨内心世界,李犯心中的坚冰似乎逐渐消融。
一天,李犯在郑宝官真诚注视下,首次敞开心扉,用手语倾诉了自己因医疗事故失聪的痛苦经历。郑宝官耐心地解读李犯的每一个动作,神情中有理解,有关切。那一刻,李犯的目光中充满渴望与期待。
郑宝官抓住时机,深入了解李犯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困境。他发现,李犯的自卑不仅源于失聪,更源于对社会的疏离感。他多方协调,让李犯的家人为其送一副助听器。当李犯戴上助听器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像是心中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他激动地用手语比划着:“谢谢!我听到声音了!”
2
十年坚守:以柔情化坚冰
十年如一日,郑宝官始终密切关注着李犯的改造进展。即使是去外地执行任务,他也时常通过其他民警了解李犯的改造情况。水滴石穿,在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下,郑宝官发现李犯那颗顽固不化的心似乎有所松动。然而,改造之路并非坦途,李犯的情绪极不稳定,时常因小事陷入焦虑与愤怒。
面对李犯改造状态的反复,郑宝官没有放弃。他耐心地坐在李犯身边,用手语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郑宝官告诉他要正视情绪,学会自我控制。在郑宝官的鼓励下,李犯开始尝试着参与太极拳等矫正项目。在活动中,太极拳的缓慢动作让他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呼吸和情绪,他逐渐找到了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郑宝官深知李犯的认罪态度深受家人影响。因此,他一次次联系李犯的家人,耐心做他们思想工作,细致地解释法律和政策,劝说他们放下执念,支持李犯认罪伏法,走向新生。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李犯的家人终于同意了郑宝官的建议,积极地鼓励李犯认罪悔罪。
此外,郑宝官还通过“法治先锋”团队联系社会律师,为李犯及其家人提供权威、专业、客观的法律咨询。律师仔细地解答李犯和家人的疑问,为他们提供了法律上的帮助和指导。
入狱十载,2024年的春天,李犯终于放下心防,主动向民警递交了一份认罪书,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改造步伐。
3
用心倾听:点亮希望之灯
翻开郑宝官厚厚的工作日志,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与李犯等聋哑罪犯改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记录,不仅是郑宝官工作的见证,更是他心灵的印记。看着这些日志,郑宝官感慨万分地表示:“每一个聋哑罪犯都是一颗被遗忘的星星,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关爱。”
在郑宝官看来,聋哑罪犯虽然因为沟通障碍而显得特殊,但他们同样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渴望被人理解,渴望得到关爱,渴望在黑暗中找到一丝光明。而郑宝官,就是那个用心去倾听、用爱去温暖他们的人。
他深知,要想点亮聋哑罪犯心中的希望之灯,就必须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他努力学习手语,耐心细致地与他们沟通,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关爱,逐渐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依赖。
正是这份用心和关爱,让郑宝官在个别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荣获“局首席个别教育能手”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用心倾听、用爱温暖的最好注解。
在繁忙的工作日常中,郑宝官不仅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任务,还始终保持着对教育改造工作的热情和思考。他深知,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有效提升教育改造的质量和效果。
郑宝官深入探讨教育改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去年,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参加了第十三届老病残监管改造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郑宝官的论文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荣获了三等奖。
郑宝官表示,他将继续保持对教育改造工作的热情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推动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法治最墙音】诞生大墙里,法治AI两兄弟“浦法码”“浦法通”携手上线!
2、体重管理年,跟着上海监狱警察小哥哥、小姐姐一起来锻炼啦!
3、聚焦四大模块培训内容,锻造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
编辑:卫 佳
供稿:南汇监狱 王燕虹 郑宝官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