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胡萝卜素是菠萝的45倍,热量比苹果还低,这种水果现在吃正好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4-12 10:02:00


芒果季来袭!芒果风味独特,香气浓郁,从直剥鲜食到芒果布丁的绵密、班戟的Q弹、西米露的清爽,还有冰沙……光看名字就要流口水了吧!然而在“吃芒果”这件事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下面一起来看↓

01

芒果的风味和营养

被誉为"热带果王"的芒果,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古印度与马来群岛,如今已跻身全球五大名果之列。这种水果最引人入胜的特质,莫过于其馥郁独特的香气密码——科学分析表明,芒果果实中蕴藏着超过270种挥发性芳香物质。

质酯类化合物与萜烯类物质分别为芒果注入类似水蜜桃的甜润果香和一种类似于紫罗兰花的香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攀升,这些芳香物质的合成量呈指数级增长,使得完全成熟的芒果散发浓郁芬芳。

芒果的维生素C含量可与柑橘类水果比肩,同时富含钾元素维护心血管健康,其β-胡萝卜素含量在水果中亦位居前列。此外,镁、硒等矿物质与膳食纤维的协同作用,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健康佳品。

1

维生素 C

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统计,芒果的维生素C含量达到23mg/100g,虽较橙子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一数值却是等量苹果的7.7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芒果品种的维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有研究对比大黄芒、大青芒、鹰嘴芒和台芒四个常见品种,结果显示其维C含量均低于10mg/100g,其中大黄芒以9.66mg/100g位居首位,而大青芒则以4.29mg/100g垫底。另项研究特别指出,完全成熟的凯特芒品种维生素C含量可达26mg/100g,表现出更强的营养优势。

2

芒果是富含矿物质的天然营养库,其钾元素含量达到138mg/100g。以一个重量约400g的大芒果为例,可食用部分占比约50%,单次食用半份果肉即可摄入276mg钾元素和28mg镁元素。该摄入量分别相当于成年人群每日钾需求参考值的14%和镁需求量的8%,这种矿物质组合对调节血压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3

胡萝卜素

芒果明黄诱人的果肉,正是其高胡萝卜素含量的视觉线索。《中国食物成分表》数据显示,芒果胡萝卜素含量达897μg/100g,在常见黄果肉类水果中堪称翘楚——相当于木瓜的1.1倍、杏的2倍、橙子的5.6倍、柿子的7.5倍,与菠萝相比更是高达45倍之巨。

针对不同芒果品种的专项研究显示,大黄芒、大青芒、鹰嘴芒、台芒四大品类的β-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优异。其中大黄芒以4060μg/100g独占鳌头,大青芒以2670μg/100g位列末席,鹰嘴芒(4010μg/100g)与台芒(3870μg/100g)则分列二、三位,展现出芒果家族强大的护眼营养基因。

对于长期面对电子屏幕的现代人,芒果堪称"天然护眼补剂"。其富含的胡萝卜素能构筑视网膜防御屏障,有效过滤蓝光伤害,降低夜盲症、干眼症等眼疾风险,同时发挥强效抗氧化作用,清除体内自由基。

热量控制方面,芒果堪称"友好型水果"典范。35kcal/100g的超低热量值,不仅低于苹果等常见水果,更仅为高热量荔枝的1/2。日常适量食用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无需担心热量超标,堪称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

02

吃太多芒果,可能会“变黄”?

尽管芒果营养价值突出,日常食用仍需注意控制摄入量,过量食用可能引发皮肤黄染现象。究其根源,在于芒果富含的胡萝卜素——当短期摄入超标时,过量胡萝卜素进入血液循环,若身体代谢未能及时跟进,便会沉积于皮下脂肪层,将皮肤"染"成橙黄色,这种暂时性色素沉着被称为高胡萝卜素血症。

值得强调的是,该现象属于无害的生理反应。既不会损害肝肾功能,也不会影响代谢系统正常运转。通常只需暂停食用南瓜、胡萝卜、柑橘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保持正常作息与饮水,约5-7天体内胡萝卜素水平即可回归平衡,皮肤颜色也将自然恢复如初。对于芒果爱好者而言,保持适量原则既能享受美味,又能避免"变身小黄人"的趣味烦恼。

03

芒果过敏的人,慎吃!?

芒果虽富含营养,但并非人人适宜。临床研究表明,部分人群接触或食用芒果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其病理机制与芒果中含有的特定致敏原密切相关。

过敏反应呈现两种典型模式:速发型通常在摄入后30分钟内急性发作,表现为面部水肿、红色丘疹、风团样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伴随口腔黏膜红肿刺痛。严重者可能出现眼睑高度肿胀、全身大汗、胸闷窒息感等类休克症状,少数患者仅接触果皮黏液即可诱发局部瘙痒;迟发型症状潜伏48-72小时后显现,常见接触性皮炎、眶周组织炎性水肿、湿疹样皮损及水疱形成,病程较速发型更为迁延。

致敏原解析显示,芒果中的蒎烯、漆酚、柠檬烯等挥发性萜类物质是重要致敏成分,其蛋白分子亦具有强致敏性。值得警惕的是,芒果过敏常伴随交叉反应——约40%患者会对桦树花粉产生超敏反应,对桃、荔枝、柑橘类水果及腰果的过敏概率也显著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芒果致敏性具有热稳定性特征。即使经过高温烹煮、罐装加工、榨汁或制作成果蔬沙拉,其过敏原活性仍完整保留。接触后出现口唇灼痛、舌体麻木、咽喉肿胀或持续咳嗽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芒果过敏,需立即停止食用并观察症状发展。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过敏表现,务必及时就医处理。

04

芒果最好别放冰箱

不同于多数温带水果的贮藏习惯,热带出身的芒果对低温环境格外敏感。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果体会因生理机能失衡触发冷害反应,具体表现为表皮细胞坏死形成褐色斑痕,局部组织凹陷萎缩,成熟进程异常紊乱。

13-15℃是芒果贮藏的黄金温度区间。在此范围内,果实既能保持正常生理活性,又有利于单萜、倍半萜烯及芳香烃等特征风味物质的持续合成。若环境温度升至15-20℃,虽不会造成直接损伤,但风味物质积累效率将显著降低;当温度超过25℃临界值,不仅芳香类物质加速流失,醇酯类物质比例失调更会导致风味品质锐减。

因此,家庭保存芒果应避免冷藏操作。将其置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既符合热带水果的生理特性,又能最大程度保留其独特风味。特别提醒:已成熟芒果在常温下会快速完成后熟过程,建议根据食用计划分批存放,及时享用最佳风味。

05

芒果的品种推荐

我国芒果种质资源丰富,培育出众多风味各异的优良品种,以下是七大特色芒果的品鉴指南:

1

金煌芒

总糖含量含量高达24%,糖分与有机酸比例均衡,果肉甜如蜜饯,独特的木质清香萦绕鼻尖,尤其适合直接食用。

2

凯特芒

这款晚熟巨无霸芒果,成熟时披上粉红薄纱,椭圆身形可重达1400克。含糖量约7%,核薄如纸的优势使其成为"果肉占比王"。

3

台芒

平价芒果中的性价比之王,深黄果皮包裹着细腻如绸的果肉,含糖量跨度13%-22%带来层次丰富的酸甜体验,浓郁香气令人垂涎。

4

贵妃芒

成熟时果皮呈深紫色,小核黄肉蕴藏12%左右的糖分,高酸度比赋予其清甜不腻的独特风味,堪称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5

象牙芒

得名于象牙般修长果形的珍稀品种,分黄象牙与红象牙两系。前者金甲披身,后者粉颊含羞,17%的糖度营造出清冽甘美的味觉享受。

6

大青芒

青绿外衣随成熟度渐染金边,软糯果肉含14%糖分,虽外观青涩却内里甜润,形成反差萌的独特魅力。

7

鹰嘴芒

弯月造型的果肉呈现橙红渐变,尖部神似鹰喙故得此名。21%的含糖量本应是甜蜜担当,但10:1的糖酸比却让其多了一份清爽的果酸回味,与16:1的大青芒形成鲜明对比。

06

芒果的正确吃法

对于首次尝试芒果的人来说,往往不知如何享用,许多人更是毫无章法地啃食,导致汁液横流。其实掌握正确方法,就能避免狼狈:

步骤一:清洁处理。需先将芒果充分洗净,用刀沿果核纵向剖开为两半,或在果核两侧各切一刀分成三段,以便后续操作。

步骤二:果肉分离。方案一:用利刃在果肉面划纵横交错的网格纹,轻轻外翻果肉后用刀削入碗中,即可享用。方案二:直接以汤匙舀食,简单便捷!

温馨提醒:建议在食用时备妥纸巾,及时擦拭避免沾染衣物。

资料丨科普中国

编辑丨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