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博物馆 > 文章详情

江南文化讲堂预约丨第三季第六期:江南霓裳与服饰美学

转自:上海博物馆 2025-04-12 10:01:57


“江南文化讲堂”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化品牌项目。讲堂将聚焦江南文化主题,聚合海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知名社科、文博专家学者,以“史”为脉,讲授江南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内容,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积极传播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关注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努力服务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同时,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江南文化,走进江南文化,弘扬江南文化,共同参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主题:

锦绣江南:江南霓裳与服饰美学


时  间:2025年4月18日(周五)19:00—20:30

地  点: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博物馆


主讲人:

卞向阳(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

季晓芬(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教授,浙江理工大学纺织、设计学科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江冉(FM89.9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



讲座题目:

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主讲人简介:

卞向阳,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服饰史论和时尚生态体系的教育、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在服饰历史探源、文化传承创新、时尚之都建设、时尚产业发展、政策咨询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出版有《中国近现代海派服装史》等多部著作和论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史视野下的历代服饰和当代汉服”等科研项目70余项。策划有《开风气之先:上海近代服饰时尚》《当代中国风格时尚设计大展》等多个国内外大型展览。


讲座内容摘要:

本讲座以海派旗袍的百年历史与创新为主线,从1926年上海禁止穿旗袍的历史“惊诧”入手,讲述清代旗女之袍与旗袍的联系与区别,描绘20世纪上半叶旗袍流行的诞生和演变,分析旗袍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本质。从全球性的视野展开,阐述从“他我”和“自我”出发的国内外旗袍的现代创新。从旗袍的文化安全出发,分析当代旗袍的生活化、年轻化、科技化和全球化,构建海派旗袍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生态闭环。完善当代“国风”的文化自知,推进中国时尚的文化自立




讲座题目:

从赵伯澐墓出土的服装管窥南宋江南美学



主讲人简介:

季晓芬,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教授,浙江理工大学纺织、设计学科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历代礼制服装服饰、博物馆管理、服装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丝绸》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服装学报》杂志编委。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主持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获全国纺织之光教师奖;主持国家级课程3门;出版国家、省部级规划教材3本、专著2本;策划丝绸之路主题大展两个,分别获浙江省十大精品奖和2024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策划“国丝环球展柜”品牌,入围2024年全国十大精品奖;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等各级教学科研项目100多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30多篇


讲座内容摘要:

赵伯澐墓(浙江黄岩南宋墓)出土的南宋丝绸服饰,为研究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服饰文化、工艺水平和审美意趣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些保存完好的服饰不仅展现了南宋丝绸工艺的精湛技艺,更折射出江南地区特有的文人化、自然化、雅致化的美学追求,成为理解南宋江南士族生活美学的重要窗口。从材质与工艺上看,具有技术理性与艺术感性完美融合的特质,正是江南造物美学的核心特征;从纹样意象看,是自然主义的文人化转译,透露出南宋士族的审美取向;从形制与功能看,折射出身体叙事的伦理编码社会语境中的美学生成。南宋服饰美学在继承北宋典雅传统的基础上,受地理环境、社会思潮及技术发展的影响,形成了独具江南韵味的审美体系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2025年4月12日 12:00


温馨提示:

1. 所有观众(包括儿童)必须通过网络实名制预约,敬请谅解。

2. 活动当日18:30起,观众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B1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会场(轮椅观众可从坡道至入口)。

3. 进场后请按工作人员的指示就坐。

4.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5. 有颜色的饮料不建议带入会场。

6. 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



供稿丨教育部

编辑丨胡一圣

初审丨石维尘、冯羽

终审丨汤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