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黄浦区召开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区委常委、副区长徐知出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参会。
会上,区发展改革委传达了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精神,通报了2024年黄浦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5年黄浦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围绕信用应用、信用基础、信用赋能、信用名片四个方面,提出14项重点任务,赋能最优营商环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知对2024年全区信用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对2025年重点工作提出三方面要求:
第一,深化商贸领域信用赋能,打造诚信消费新高地。促消费是今年全区重点经济工作任务,要以信用建设助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持续推进诚信示范街区建设,充分发挥南京路步行街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标准化建设模式,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至豫园、淮海新天地等商圈,探索诚信消费区建设路径。深化跨区域信用协同联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推动跨区域信用评价互认,不断拓宽信用在商贸、金融、民生领域的应用。
第二,完善信用融资服务体系,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进一步提升“外滩融易行”平台质效,在提高平台使用率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精准对接中小微企业需求,持续推动服务产品创新;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依托线下工作站点延伸服务,打通融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继续夯实绿色信用基础,结合“长三角数据模型绿色金融研究实验室”建设,优化绿色信用评价体系,为信贷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做好支撑。
第三,创新“信用+风险”监管模式,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以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为目标,继续抓好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价、事后信用修复三个环节,加快构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一体联动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经营主体自觉诚信守法。健全多维度信用评价体系,创新探索“综合+行业”的信用评价指引,构建信用监管新模式。落实好涉企行政检查主体责任,全面推行“检查码”,提高精准高效协同监管效能。完善全链条信用修复流程,积极落实“两书同达”工作,主动探索“三书同达”试点,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助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近年来,黄浦区紧扣国家战略布局和上海市总体部署,以“外滩信用”品牌建设为引领,全面激活信用要素在营商环境优化、实体经济发展、消费提质扩容的核心引擎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近期,黄浦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2024年黄浦区信用白皮书,本次白皮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 / 范煜昊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区发改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走基层丨用蹲下来倾听每家每户的“心跳声”,耐心书写老旧小区“家门口”的温馨答卷
2. 兰心映林肯·乐韵海上演出季,国际爵士乐日重温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