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阿伯提到的“揪心桥”坐落于浦东区级河道咸塘港(航头段),是一座钢索结构的人行景观桥,连接着海洲桃园居民区与咸塘小镇商业街。这座通体洁白的桥梁在咸塘港的水面上显得格外醒目,周边居民亲切地称它为“彩虹桥”。
近几年,由于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桥梁部分结构出现锈蚀,桥面局部区域也出现破损,这座“彩虹桥”成了周边居民出行的“揪心桥”。
“开门听”“上门访”
倾听群众“心头事”
随着“彩虹桥”安全隐患日益显现,周边居民多次向小区人大代表联络点反映问题,并呼吁相关部门尽快采取行动进行修复和维护。
针对群众呼声与关切,航头镇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把“金钥匙”插入基层治理实践的“锁眼”之中。选区人大代表在“开门听”“上门访”等联系群众的过程中,认真聆听居民心声,详细记录下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在实地考察桥梁状况时,代表们发现桥梁锈蚀和破损程度比居民描述的还要严重。
“代表议”“人人商”
共商群众“身边事”
面对责任主体缺失、资金来源匮乏的困境,航头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彩虹桥”的修缮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提”“代表议”“人人商”的议事活动。属地航南社区党委与镇相关职能部门、人大代表及居民代表等共同商议。经过多轮讨论与协商,最终形成了一个的修缮方案。随后,社区党委与职能部门联合向镇政府提交了《关于咸塘港航道桥梁立项维修及移交养护事宜的申请》。
“马上办”“办实事”
办好民生“上心事”
选区人大代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镇城建中心等部门现场“面对面”办公,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施工期间,人大代表还对整个修缮过程进行持续的跟踪监督,确保项目不仅能够“好事办好”,而且能够“实事办实”。
从意见诉求到治理建议,从民意表达到共治共管,困扰该片区群众已久的出行“揪心”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彩虹桥”将于今年6月底前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居民们面前。
近年来,航头镇通过党建引领带动社区治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中的实际作用。接下去,航头镇将继续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搭建更多的为民服务“连心桥”,将群众的“诉求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努力构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和谐共治新格局。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