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2024年度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报告发布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4-10 22:34:17


伴随经济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出行需求持续释放,全市实有小客车数量超过600万辆。4月10日,2024年度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报告发布。



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介绍,2024年,上海综合交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以深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为动力,持续完善设施装备、丰富服务供给、提升发展质效,推进上海交通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愿景迈进。



出行需求持续释放


在更新置换政策的推动下,本市小客车号牌结构优化。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本市实有小客车约613万辆,其中,市区号牌252万辆,新能源号牌146万辆,沪C号牌110万辆,长期驻沪外省市号牌约105万辆。新能源号牌渗透率进一步提高,转化沪C、长期驻沪外省市号牌更新置换需求,沪C号牌同比减少9万辆,长期驻沪外省市号牌同比减少约10万辆。



2024年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流量持续攀升,其中,高速公路日均流量148万辆次,同比上升5.8%;国省干道日均流量39.6万辆次,同比上升10.5%;省界道口日均流量68.8万辆次,同比上升1.7%。中心城拥堵形势依然严峻,快速路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上升11%和8%。其中,晚高峰拥堵超过早高峰,中心城快速路及地面道路晚高峰指数[1]较早高峰分别上升6.0%、2.2%。同时,随着道路拥堵点改善项目持续推进,局部道路节点运行有所改善。



去年,长三角“同城效应”提速强化,数据显示,上海与长三角(江浙皖三省)铁路日均旅客到发量51.1万人次,同比增长9.1%,公路省际日均发送量3.3万人次,同比增长7.3%。省界客车进出沪日均流量为50.7万辆次,同比微幅增长0.2%。跨城轨交出行热度增加,工作日早高峰(7-9时)11号线花桥三站进出站客流1.5万人次,同比增长4.4%。


轨道交通客流稳定增长


全市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增至896公里,全年日均客运量(不含磁悬浮和金山铁路)1027万人次,同比增长2.4%。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客流增长主要源于近期新开通的线路,14号线、15号线、18号线工作日日均客流增量占比超10%。进出城方向客流聚集效应显著,市域机场线开通,实现虹桥、浦东两大枢纽之间40分钟内快速通达,开通初期日均客流3.3万人次,约71%的客流与两场有关,其中两场间客流0.76万人次。11号线康恒路站开通后客流潮汐特征明显,服务周边产业办公,早、晚高峰的出站、进站量占比分别为27.7%和21.1%。


节假日对外出行规模创新高


随着旅游休闲活力的增加,节假日对外出行规模不断提升。2024年五一假期,上海对外营业性客运到发总量713.6万人次,日均到发142.7万人次,同比增长4.1%,创五一历史新高。2025年春运40天期间,对外营业性客运到发总量4691.8万人次,同比增长4%。


双休日交通量稳步增长,午后出行激发城市活力。2024年,高速公路双休日日均流量139.1万辆,同比增长4.8%;中心城路网休息日指数峰值同比上升,轨道交通全网双休日日均客流同比增长3.7%,高于工作日均2.1%的增幅;共享单车休息日日均骑行量为225.7万车次,同比增长20.7%。路网拥堵指数、轨道交通进站量及共享单车骑行量峰值均出现在午后15-18点,意味着商业及文旅热点区域人气攀升。


此外,去年,上海去年在巩固国际一流集装箱枢纽港地位、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慢行出行环境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在跨境团队游、单向入境免签等国家政策引导下,上海两场出入境旅客达到3502万人次,较2023年成倍增长,连续22年位居大陆地区机场首位。浦东机场中转旅客达到1206万人次,旅客中转率15.7%,超越东京成田机场(9.5%)和首尔仁川机场(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