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许阿姨”“徐阿姨”傻傻分不清?蹭顶流青团热度判赔4.8万元

转自:交汇点 2025-04-10 19:15:56

交汇点讯 春暖花开,南京路上的各家老字号门店又掀起了排队热潮,其中,日均销量几万只的青团,成为春季养生市场的“流量担当”。名气大了,烦恼也接踵而至——有商店故意使用含有与“网红青团店”相同或者类似字样的名称进行销售,企图搭便车、蹭热度。4月10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原告某糕点公司的“许阿姨糕团店”自2014年开始经营至今,在糕团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已成为小吃街里的“网红”糕点。2024年,原告发现被告使用“徐阿姨”标识销售糕团类商品,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和误认。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徐阿姨’与‘许阿姨’商标读音相近,被告使用该标识的行为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误认,侵害了我方注册商标专用权,存在‘搭便车’的主观故意。”原告某糕点公司表示。

“许和徐均为常见姓氏,并非原告独占使用,而且两者商标的首字并非同一字体,双方标识既不相同也不近似。”被告辩称。

法院认为,认定商标近似应当以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为标准,既要考虑商标标志构成要素及其整体的近似程度,也要考虑相关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所使用商品的关联程度等因素;对于具有呼叫功能的文字商标,其近似性的判断应当主要考虑文字读音。被诉商品标识虽然在首字上存在书写差别,但两者均包含相同的“阿姨”,词语结构相同、发音呼叫相近,呈现较明显的相似性;且该标识经原告在糕团类商品上的持续使用,已具备一定显著性,按照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不易从整体上对被诉侵权标识和涉案注册商标标识进行区分,因此可以认定被诉侵权标识与涉案注册商标构成近似。

综上,被告已构成对原告涉案“许阿姨”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综合考虑涉案商标的知名度、被告的主观恶意程度等因素,判决被告立即停止在涉案注册商标核准范围内突出使用与其近似的商标,赔偿原告某糕点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4.8万元。一审判决作出后,被告不服上诉至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示,商标作为企业核心的无形资产,不仅是企业商誉和产品质量的体现,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对企业品牌商标的保护,可以确保企业对自身智力成果和经济投入的独占性回报,推动市场向高品质方向发展。而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行为属于商标侵权。广大商家切莫心存侥幸“钻空子”,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为价值追求,形成规范、自律、和谐的市场氛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提高警惕,注意分辨产品来源,自觉抵制侵害商标权产品,共同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通讯员 秦法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