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花开有时,风露有信。这几天,2025上海桃花节启幕,七大沉浸式赏花主题线路发布,为游客铺展出一幅别样的风景画卷;苏州河岸边的樱花进入“樱花雨”状态,苏州河游船上的“赏樱专线”刷新了单日接待量的历史峰值;上海各大地标、商圈也纷纷以“春花”为主题,推出各种文旅商融合的装置和消费活动……上海,现在成为一座被花朵包围的城市。
整个春天,上海人一边收集花事的浪漫,一边把赏花与文化结合起来,并在其中找寻商业逻辑和财富密码。上海各区以花为媒,深挖“花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在赏花游的基础上还加入低空经济、国潮非遗、特色农业、研学康养等多种元素,创造更多春日消费新场景,持续提升由花而生的附加值。赏花+光影秀、赏花+路跑、赏花+集市、赏花+购物、赏花+夜游等融合业态花样翻新,激活了春日消费的“一池春水”。
科技赋能重塑花季体验
“花花世界”背后的技术革新
如何在全市丰富多彩的赏花活动中脱颖而出?今年春天,上海桃花节和奉贤菜花节不约而同地选择以“低空经济”破局。
第十八届上海奉贤菜花节现场,排队体验“花间直升机”项目的游客已形成长龙。据星云飞行基地教员沈振介绍,此次推出的“花间直升机”三条航线是为菜花节专门定制的,覆盖核心花海、庄行古镇及奉贤新城地标。其中,菜花节限定的基础线路约3分钟航程,定价268元/人。据介绍,因“花间直升机”项目形式新颖,备受市民游客欢迎。周末平均要飞30架次,接待100人次左右,几乎全天都在飞行,从早上10点到下午5点一直有人排队。最受市民青睐的是380元/人的航线,客群主要以家庭为主,许多家长会带着孩子来感受低空经济的魅力,从空中俯瞰油菜花田。
3月29日,2025上海桃花节以“畅游浦东・十里桃花”为主题,在惠南镇隆重开幕。开幕式上推介了七条匠心独具的特色赏花线路,涵盖了浦东的多个知名景点。其中,一条特别引人注目的“花海飞越·低空行”线路点位包括星野基地、迪士尼小镇、新场桃园和南汇桃花村,游客可以从沪上毗邻迪士尼度假区的星野飞行基地出发,乘坐直升机俯瞰桃花盛开的壮丽景象。该项目不仅是桃花节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是探索低空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次深度实践。借此契机,上航集团与低空专委会共同设立“低空经济服务专委会旅游项目工作站”,明确了在低空旅游观光航线、低空产业景点旅游项目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低空经济与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以“春日花卉”为主题的光影秀,也成为沪上赏花季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即日起至5月5日,豫园开启又一年的仲春花朝节,通过楼体泛光秀、国风演艺、花神巡游、九曲烟波等多种形式,塑造人景交融的东方生活美学场景。入夜,在中心广场、九曲桥、黄金广场等地,游客可以沉浸于动态泛光展现出的春日花朝盛景。据介绍,焕彩豫园光影秀采用的泛光色彩取自中国传统色系,以展现花朵娇嫩的桃夭色、春日生机的春辰色、温和春风的沧浪色为主,辅以松花、黄栗留、天缥等色,视建筑为乐器,让光影成为跃动的音符,运用全新升级的泛光投影技术,使建筑本身成为会呼吸的媒介,以光、乐、影,勾勒七彩斑斓的春日花朝。
从传统赏花到直升机、灯光等科技赋能的沉浸式体验,上海各地正以全新赏花模式重塑春日浪漫。
跨界融合催生“长红经济”
“赏花+”重构春日消费生态链
文旅融合是“春日经济”的重头戏,相比传统单一的赏花踏春,如今上海各地不断尝试将复合业态与花季美景相结合,不断解锁新“花”样,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一拉开帷幕,便稳居沪上朋友圈“C位”。不局限于白日赏花,今年上海樱花节首次推出夜赏樱花活动,也是上海首个大型夜樱观赏区——“樱花岛”。白天登岛,可赏国风舞蹈、二次元活动,进入仙侠幻境,在唯美樱花下与NPC互动飙戏。夜晚登岛,可观赏震撼梦幻的光影秀,拍摄绝美的夜樱和漫天萤火飞舞,还有花灯巡游、国风表演、歌舞演唱……轮番上演,精彩纷呈。难怪,仅在开幕的首个周末,“樱花岛”即吸引近18万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前去赏樱、打卡。
事实上,巧借“上海樱花节”的东风,顾村正在不断拓展赏花的消费场景。距离顾村公园仅1站地铁的龙湖上海宝山天街,以“天街醒春季”为主题,提供“赏樱+运动+购物+美食”的一站式体验;拥有共富海鲜面馆等网红店铺的智慧湾科创园,积极参与樱花节主题消费季活动,游客凭借樱花节纸质门票票根、电子门票、赏樱护照,可以享受园区众多商户的惊喜权益;距离顾村公园车程不到5分钟的沈杨村抓住“赏花经济”的机遇,除了一年一会的樱花季,还打造了占地36亩的花海, 当地“云野花庐”凭借“在屋顶喝一杯‘村咖’、看一场日落”的极“chill”体验成为小红书上的热门打卡点。以上种种,让顾村的樱花具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
今年3月起,北外滩河缤鲜花集市在北苏州路缤纷开市,并将持续于节假日、周末定期举办。作为虹口区文旅商体展融合标杆项目,集市上不仅各种鲜花云集,杜鹃、玫瑰、鲁冰花、向日葵等鲜花争相盛开,还涵盖了有机轻食、非遗手作、国际美妆等特色摊位。未来,北外滩街道将持续推进集市活动的举办,预计4月上旬会在北苏州路沿线举办世界杯花艺大赛中国总决赛暨第五届优尼杯花艺大赛决赛,届时大赛会与花市相结合,进行选手插花作品展示。同时,全年以每月不同主题开展集市活动,结合滨江City walk路线,串联周边商业体,进一步形成文旅消费带。
对花的钟情,点燃了看似只是“限定性”的旅游热,花期虽有时,但赏花经济却有长红的可能。
拓展市花文化价值
白玉兰重塑城市文化生态
在樱花、桃花、郁金香等花卉争奇斗艳之时,当了30多年上海市花的白玉兰似乎显得低调了许多。其实,每年自然盛开的白玉兰花,早已成为上海城市高辨识度的景观符号,白玉兰所象征的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上海这座城市更是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这两年,就如何拓展市花白玉兰城市文化方面,上海已有了多方讨论和举措。
去年9月,首届白玉兰文化节“上海味道”市民评选活动启动。上海著名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头部企业等经过两年采集、研制,研发出六款白玉兰香型。全市设置了约30个“闻香点”,邀请市民选出心仪的“白玉兰香”。最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发的“情愫”和IFF国际香精香料公司研发的“玉兰晨曦”两款香型脱颖而出,获得金奖。相关单位介绍,今后将把白玉兰的香味结合到精油、香氛、香皂、沐浴露等各种生活用品中,通过与一尺花园、汪怡记、The Boxx等商业空间的携手,白玉兰的香气、味道、文创产品将更长久地与市民相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南京西路上的老字号西点品牌凯司令以白玉兰为灵感,携手当代知名画家徐晋平,跨界推出春日艺术限定款蛋糕西点。在店内柜台中,皎皎玉兰白脱西点和海上玉兰白脱奶油蛋糕这两款新品引得市民驻足拍照、争相购买,素雅的“玉兰花朵”跃然于白脱蛋糕之上,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长期关注并建言白玉兰IP打造及市花经济的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慧敏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今年上海将打造12个“白玉兰文化客厅”,让花期较短的白玉兰能以全年都展现的IP形式,有机植入到古镇、商业体、网红乡村打卡点、文化艺术馆等场景。希望通过“白玉兰+特色文化空间”的形式,将白玉兰文化与文旅消费结合,成为发展“市花经济”的新锚点。
通过各种方式,花期较短的白玉兰未来将更深刻地融入上海城市文化,通过拓展产业链来增加市花“存在感”,从而进一步承载和传播城市精神,助推上海建设全球人文之城。
来源:旅游时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