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外高桥“工业上楼”新空间交付,浦东打造“智造空间”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4-10 17:03:14


近日,外高桥新展城H1地块项目正式竣工交付,标志着这一融合“工业上楼”模式与绿色智能技术的标杆项目全面投用。该项目将传统的平面厂房升级为四层厂房楼和五层配套管理楼的立体组合,实现空间集约、功能集成、高效协同。



以“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为目标,浦东正积极推动产业空间资源释放,持续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助力工业转型升级。


外高桥“工业上楼”新空间交付


此次交付的外高桥新展城H1地块项目采用垂直布局,容积率2.0,总建筑面积近27000平方米,为先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全新范本。外高桥集团下属新发展公司总经理周法彪表示,“H1项目不仅是立体式融合空间,更是我们着力打造的低碳示范样板。”



据悉,规划建设之初,新展城H1项目就对标国际绿色建筑标准,选用低碳足迹的绿色建材,优化能源效率与资源利用。通过光伏屋面、废热回收系统与智能能源管理平台,实现30%综合能耗降低和25%碳排放量减少。此外,项目绿地覆盖率达15%,结合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等海绵城市技术,形成微气候调节系统;搭载物联网监测终端,实时优化设备运行,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


记者了解到,H1项目所在的新展城产业社区定位为“通用型融合产业园”,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吸引上下游企业“上下楼”协同。目前已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签约入驻,涵盖智能装备、环保材料等前沿领域。园区还将持续推进“工业上楼”与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助力浦东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智造创新高地。


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


2023年,上海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轻生产、低噪音、环保型企业“工业上楼”,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建设3000万平方米“智造空间”。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浦东新区积极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



位于张江国际医学园区的蓝帆医疗全球科创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通过增加工业厂房层数,让产业空间向上生长,容积率达到3.5。项目建成后,将依托上海人才聚集、交叉学科丰富、高度国际化的“全球创新中心”优势,打造成为蓝帆医疗自身国际国内、多级创新研发的新引擎和链接器;同时,将对外开放,与各类伙伴集聚共生,打造成为协同创新发展的链接器和放大器。



在曹路东部湾现代产业园,联东U谷·上海东部湾创智中心项目采取“工业上楼”模式,规划后容积率达3.0,带来近6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增量。该项目将打造以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为支撑的“智造空间”,重点招引具有“高、轻、净”等特点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并计划引进产业链上的优质项目,力争实现“‘上下游’就在‘上下楼’,一个产业园区就是一个企业群,一栋楼宇就是一条产业链”的愿景。


作为浦东新区重大产业及配套项目之一,智慧星空总部及高端装备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于2026年9月竣工。智慧星空(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荣明表示,该项目既是典型的“工业上楼”项目,也是新型研发基地,一方面对厂房建造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也面临比较繁杂的审批流程,在浦东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同帮助下,项目得以高效推进。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浦东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食品研发生产“一址两用+工业上楼”创新模式在浦东落地生根。今年初,浦东市场监管局为益海嘉里研发中心即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这是浦东新区首张“一址两用”食品生产许可证,意味着原本只能进行食品研发的研发中心,可以直接从事食品生产,实现了食品研发、食品生产“一址两用”,推动了企业“工业上楼”。


据了解,目前,浦东新区共计36个项目获评市级“智造空间”优质项目,建成后可提供“智造空间”408万平方米,更好满足企业需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