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公益性公墓及骨灰堂的建设和服务工作有了指导性标准。日前,由浦东新区民政局提出并组织实施的区级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和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完善公民“身后事”公益性服务的标准化体系,提高殡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标准紧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上海市殡葬管理条例》(新修订)“公益惠民”原则,落实优先保障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的精神,体现应有的社会公益性。基于强化公益属性、遵循绿色生态导向的建设要求和生命文化教育传承的服务需求,标准对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作出了建设原则、建设要求、服务要求、评价与改进等规定,旨在为浦东新区同类设施的规范建设和高质量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标准突出三个导向:绿色生态理念、服务质量监管和行业标准化建设。标准明确设施建设应坚持绿色生态理念,注重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鼓励采用节地、生态等新型葬式,推动殡葬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此外,标准详细规定了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要求,并建立了服务质量监管机制,通过加强制度监管,确保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殡葬服务。而标准的起草、宣贯、实施将推动行业标准化体系构建,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回应“逝有所安”重大民生关切。
后续,浦东新区民政局还将牵头组织区级标准的起草单位研制配套标准实施的配套指南手册,以便于标准的培训、贯彻、优化和推广,力求增强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化工作有效实践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