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兴化市图书馆。临近7点,二楼舞蹈室内灯光亮起,授课老师毛美霞已等候在此;楼下,一群女青年挎着包,步履匆匆向舞蹈室走去。当晚,“兴青夜校”开设的形体礼仪课程迎来第三节课。
4月8日晚,兴化市图书馆,毛美霞在授课。唐海翔/摄 “孩子的爸爸晚上有事,本以为要辅导孩子作业赶不来的。没想到,孩子放学回来早早就完成了作业,硬是要跟我一起来。”学员瞿国蓉来到舞蹈室,脱掉外套,露出黑色的形体服,随即“归队”。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波浪形手腕和手腕内旋、外旋。”一段开场舞后,毛美霞边讲动作要领,边做起了示范。“手腕越柔软,内心就会越松弛。”她认为,下美在貌,中美在情,而上美在态,“站蹲坐行,一颦一笑皆礼仪。”
除形体礼仪外,“兴青夜校”还同步开班了硬笔书法、中国舞、羽毛球以及健身操这4门课程。而与去年相比,这次夜校课程表上仅保留了羽毛球,其他课程无一例外都作了更换。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年来,全国各地夜校频频“出圈”。去年,“兴青夜校”尝试推出了烘焙、街舞等6门体验课程,都是免费的,但效果大不一样。兴化团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谢多朋坦言,比如街舞课,报名时人不少,但实际去上课的却寥寥无几。而烘焙课程虽然吸引力强,但需要的工具多,支出相对较高,如不收费肯定难以为继。
青年夜校如何由“走红”变“长红”?今年,“兴青夜校”在课程设置和费用收取上作文章。“夜校肯定是公益的,但公益不代表完全不收费。”兴化团市委副书记季彪介绍,他们前期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筛选出高频需求的课程,再链接文化馆、青年书法协会以及专业培训机构等资源,以收取较低的学费确保课程的常态化开展,“目前开班的5门课程,几乎场场爆满。每节课的费用都控制在25元内。学费一方面用于支付老师的授课费、耗材费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动学员上课的积极性。”
4月8日晚,兴化图书馆,形体礼仪老师在指导学员。唐海翔/摄 “之前下班回家后,就喜欢躺床上玩手机。”易媛是当地一所乡镇学校的老师,她觉得在夜校不仅可以学到形体礼仪知识,还能交到新朋友,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将精准抓住青年的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各类课程,将‘兴青夜校’打造成年轻人的充电站、服务站和交友站,助力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兴化团市委书记童洋帅说道。
就在当晚,第一节吉他体验课程在恒兴科技园开课。此次“兴青夜校”新推出的流行乐器体验课包含2门课程,分别是吉他和尤克里里。如受到青年学员青睐,流行乐器课程也将常态化开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董鑫 通讯员 顾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