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汇区枫林街道红十字会组织的一场场生命守护课堂,近日火热进行。继辖区内所有居民区全面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后,枫林街道面向高校、中小学、生活盒子、办事窗口等10余个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开展了多场系统性应急救护培训。
生活盒子、社区食堂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由资深区红十字会讲师全程指导。课程设置既包含急救“黄金四分钟”、生存链理论等知识框架构建,更着重于心肺复苏按压深度、AED电极片贴放位置等实操细节。培训现场,模拟人教具与AED模拟机设备交替使用,参训学员通过“30:2按压通气比”循环训练,将急救动作转化为肌肉记忆。创伤救护环节,三角巾包扎与绷带固定技巧的反复演练,让止血、固定等关键步骤形成条件反射。
特别设置的场景模拟实训成为培训亮点,当有人“突发心脏骤停”时,该如何拨打120?如何取用AED?如何进行胸外按压?如何维护现场秩序?这种沉浸式演练也让学员充分调动起来,“设备开机后跟着语音提示操作,但手不能停CPR!”参训的社区食堂负责人表示,通过真实场景复现,真正理解了院前急救“分秒必争”的含义。
东三小学教职工学习胸外按压
来自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的参训人员感慨道:“以前在运动场遇到突发情况总感无力,现在掌握了AED与CPR组合技能,给学生训练又多了一道保险。”枫林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更将培训视为能力升级的契机:“政务大厅日均接待群众数百人,应急处置能力应成为基层服务者的标配。”
从AED设备的网格化布局到救护力量的技能培养,本轮培训致力于形成“硬件+软件”的双重保障。据枫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久后还将开展“急救进楼宇”“急救进社区”培训,力争实现每个商务楼宇、居民区都有持证救护员,让“人人会急救”从愿景走向现实。这一场场急救培训不仅提升了“15分钟生活圈”的安全系数,更提高了实现互助互救的坚实基础。
枫林街道AED分布图
记者:王永娟
编辑:宁平英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