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盐水对虾、蒜苗牛肉丝、蒜香西蓝花……近日,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特制的“减脂餐”菜单火了。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近日,不少中小学菜单“上新”了。为应对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全国多地中小学近期陆续推出“校园减脂营养餐”计划。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肥胖率达到10%。这些数字背后,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的激增。面对这一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健康体重是全民健康的核心指标,并将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治的关键策略。
在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学校每天除了要准备全校2500多名学生的饭菜,还要额外准备150多份特殊的“减脂餐”。这些“减脂餐”,将小荤替换为粗粮、精准控制用油量,并科学调整米饭分量,在一“替”一“减”之中优化膳食结构。学校精选口感相对较好、易于儿童接受的粗粮品种,如甜玉米、红薯、南瓜等,学生反馈“清淡不油腻,吃得健康又满足”。同时,通过食堂每日食育,提高孩子们对粗粮的认识和接受度,学生体质健康质量不断提升。
减脂餐过于难吃?忍不住炸鸡诱惑?“健康”与“美味”如何才能不再对立?传统观念中,“健康餐”常与“寡淡无味”挂钩,但如今的中小学食堂通过创新菜品设计,颠覆了这一印象。一些学校精心推出蔬菜面条、黑椒鸭脯、五香牛肉等新菜品,让孩子安心减脂的同时,也能享受美味。
“水陆高蛋白轻卡餐”“莓好黑椒鸭胸活力餐”……在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食堂管理中心注重营养均衡,精心设计菜单,推出了“超级减脂餐”和“荤素均衡套餐”,在“莓好黑椒鸭胸活力餐”中,包含黑椒鸭脯、南瓜馒头、胡萝卜炒蛋、草莓等食物。套餐里包含了去皮的鸡肉或者牛肉,搭配多种颜色的蔬菜组合,如小西红柿、西兰花、菠菜等。
同时,还搭配了适量的粗粮主食等,如燕麦粥、玉米窝头等,这些菜品既有助于消化,又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另外,食堂在打饭窗口设置了食物搭配的参考标识,引导师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标识帮助师生在选择菜品时,能够更直观地掌握食物的合理搭配,并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与活动量,科学规划饮食。
学校主动担起“健康守门人”职责,这场膳食变革背后的多重命题值得深思。
当炸鸡薯条被糙米沙拉取代,校园减脂餐的推广,标志着青少年健康管理从“治病”转向“预防”的思维升级。长效机制建设才是关键。搭配运动课程的立体干预,效果比单纯改变菜单更好。
在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学校除了推出减脂餐,还搭配晨跑、晚锻炼、充足睡眠“铁三角”,协同发力,共同帮助学生养成强健的体魄与蓬勃的精神状态。在学校每天锻炼时段,操场上、体育馆、教学楼内宽敞的通道里,随处可见学生在打羽毛球、踢毽子、做健身操、掰手腕、耐力对抗……合理安排作息的初中生,身心得到深度放松,不仅调节生物钟,帮助学子们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更能提高睡眠质量。
同时,“舌尖教育”需打破校园围墙。不少学生超重与家庭高油盐饮食习惯相关。若学校减脂餐与家庭晚餐形成“健康对冲”,则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家长配合调整家庭食谱,形成协同效应,必不可少。
有专家认为,科学干预与心理关怀需并重。青春期学生对体型变化异常敏感,强制性的“特殊餐盘”可能诱发社交压力。当智慧餐盘实时显示卡路里,部分学生开始机械计算数值,甚至出现过度节食倾向。健康教育应强调“均衡”而非“减肥”,避免将体重秤上的数字异化为健康评判的唯一标准。因此,膳食管理应融入健康教育,避免将体重管理异化为外貌焦虑。
减脂餐的真正价值,在于让青少年理解“吃什么更健康”。只有将科学膳食内化为生活方式,这场“舌尖改革”方能实现从短期干预到终身受益的跨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