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大草坪上晒了693份“作业”,复旦学子展示思政大课实践成果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4-09 18:23:09

“内卷会不会带来进步?”大学生走进高中,带领中学生展开辩论赛,从哲学层面思考问题。

这成为复旦学子特别的思政大课。实践成果被绘制在海报上,摆摊集中“晒”。

4月8日,693份海报囊括了694个践行课题,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前草坪上集中展示。

这场“强国之路”思政大课2023级本科生践行课题作业成果展接受现场投票。

3600多名同学在现场,以海报为载体,互相交流、灵感碰撞,每位同学手中有18张三类贴纸,将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课题”“最想进行交叉碰撞的课题”与“最能触发灵感的课题”三类课题。

现场,一项关于哲学的实践课题,得到了不少投票。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哲学是更好激发中学生思维潜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哲学,可以帮助中学生的思维开启一扇新窗口,塑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波介绍,之前由他带领的一个8人团队开展“给中学生讲哲学——中学哲学教育实践”的服务类课题,走进复旦中学、复旦二附中等中学协助教师开展哲学课程。

“团队里除了两位同学是哲学学院的,其他成员来自物理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外文学院、新闻学院、管理学院等6个院系。”据团队成员复旦哲学系大二学生殷玮介绍,“在实践中,我们大学生化身‘哲学小老师’,通过消化大学哲学课程,集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中学生举办哲学议题思辨讨论、实验室体验、哲学辩论赛、哲学冬令营等活动,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本学期,思政大课进入“悟”阶段。在上学期的“践”阶段师生跨专业自行组队、开展践行课题的基础上,这一阶段同学们将把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转化为学术问题、研究课题或生涯思考,独立酝酿课题。

期间,694个已开展的践行课题,根据课题性质、课题主题进行分组,完成交叉讨论、墙报展示交流、深化思考、感悟总结等环节。

活动现场,《科技强国之基因治疗让聋哑儿童听见》课题的投票区域被贴满投票贴纸。课题组通过临床调研,为耳聋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撑和改进依据。23级临床八年专业的闫雨曦说:“最后票选出的优秀课题成果,有机会在相辉堂北堂进行集中展示汇报。我们的课题能够站在相辉堂门口了!”

2023级化学系的王馨怡将“交叉碰撞”投给了《复旦人和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我觉得这种定性访谈的形式非常有趣,它让我们看到复旦如何参与国家重大工程,也帮助我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

据了解,在“悟”阶段,每个学生需要独立撰写一份总结两年“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学思践悟”学习感悟报告、一份体现“悟”阶段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成果的个人创新设计与发展愿景报告。复旦将为本科生提供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包”,其中包括校内外学科竞赛、复芏计划(FDUROP)、研究生申请、留学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大赛、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等内容。


文字:白羽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