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的形象历经了怎样的演变?狮子是如何踏入中国,并融入本土文化的?中西方对鲸鱼又有着怎样截然不同的想象?
近日,“奇兽传说——跃然纸上的动物主题展”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揭幕。此次展览深度挖掘上图馆藏典籍背后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让记载于文献中的动物 “跃然纸上”,使深藏于书阁的典籍“重焕生机”。
动物,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是一个倍感亲切的话题,也是读者在书海遨游时常常邂逅的主题。从孔子所言的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到《山海经》中所描绘的精彩纷呈的动物世界;从蒲松龄笔下光怪陆离的奇兽刻画,到传教士书籍里探索求真的博物新知…… 各种动物形象在纸本之上常常化作一个个独特的符号、一种种饶有趣味的象征或是一则则别具一格的隐喻。
上海图书馆藏书丰富,涉及动物主题的藏书种类繁多,其中特色鲜明的中西文图书,为中外动物文化交流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此次展览精心挑选出具有话题性与传奇色彩的六类大兽,其中既有传统的瑞兽、传说中的奇兽,也有来自域外的异兽。它们既是文明传承的参与者,也是文化交流的见证者。通过 “奇兽” 这一独特视角,引领观众一窥源远流长的中外动物文化交流史,以及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展览采用线性叙事与模块化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串联起 50余种珍稀的典籍。今年正值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展览以郑和下西洋背景下的 “麒麟贡” 故事为引,分别讲述麒麟、狮子、犀牛、凤凰、鲸和龙这六类动物的历史与传说。
每类动物或是从图像史、交流史、又或是从博物学等不同视角,设计各自的故事支线,以典籍为基石,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共同构建起一场奇妙而有趣的书海之旅。
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还能欣赏到《卤簿图》《营造法式》等珍稀典籍中的动物形象,了解到《坤舆图说》《职方外纪》等在东西文化碰撞下对异域物种的描绘,并重温《本草纲目》《山海经》等经典著作中或神奇或真实的动物故事。
同时,展厅现场设置多处现代出版物阅览点,观众可随时翻阅展览相关内容,让典籍不再遥不可及。
趣味十足的多媒体展项是展览一大亮点。策展团队与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师生合作,结合典籍为奇兽专题创作八组不同形式的多媒体互动装置。观众可欣赏古色古香的原创动画短片,与灵动的狮子共舞,或置身于神奇的幻想森林之中。
本次展览由上海图书馆主办,将持续至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