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 > 文章详情

悟!693份海报,你最pick哪一个?票选120个迎百廿

转自:复旦大学 2025-04-09 00:12:06


“你们的课题是以调研还是理论为主?”

“欢迎来了解我们的课题”

“这个课题有趣,我来投一票”

今天(4月8日)下午,

光草上人头攒动

蓝色棚子下,每个摊位摆放着

设计独特的海报

展示着“强国之路”思政大课

2023级本科生践行课题作业成果

693份海报

囊括694个践行课题

按照科技创新与国家、社会、
行业发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

分成10个大类

3600多名同学在现场

以海报为载体,互相交流、碰撞

每位同学手中有18张三类贴纸

将票选出

“我最喜欢的课题”、

“最想进行交叉碰撞的课题”

与“最能触发灵感的课题”

三类课题

校党委书记裘新、党委副书记钱海红

参加思政大课“学思践悟”“悟”阶段

2023级本科生课题作业展示嘉年华活动




694个践行课题齐聚光草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渔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传承策略研究:以舟山贝雕与螺钿镶嵌工艺为例》课题摊位前火爆,几位课题成员被提问的同学围了起来。


“这个课题是我们自主立项的。”2024级化学专业余中天介绍,“目前该非遗的商业化策略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验证。舟山贝雕与螺钿镶嵌工艺通过新生力量的工作室建设与宣传、文创产品设计和制作体验等形式得到了推广,有了更大的知名度。”

本学期,思政大课进入“悟”阶段。在上学期的“践”阶段师生跨专业自行组队、开展践行课题的基础上,这一阶段同学们将把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转化为学术问题、研究课题或生涯思考,独立酝酿课题。


期间,694个已开展的践行课题,根据课题性质、课题主题进行分组,完成交叉讨论、墙报展示交流、深化思考、感悟总结等环节。

作业展示环节,旨在搭建学生交流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围绕“我为强国建设能做什么、怎么做”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当模型输出没有标准答案时,如何量化其可信度?”在《大模型推理的语义不确定性研究》课题海报前,23级软件工程专业的牟昱榕和同学们探讨大模型推理任务中答案不一致的难题。

课题创新性地提出“结果熵”和“过程熵”指标,通过动态采样策略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实验显示,基于结果熵的方法比传统语义熵效率更高,为AI可信输出提供新思路。



23级国际政治专业的安哈尔·艾尼完尔希望自己与同学们合作的课题成果能够在实践中有所应用。“我们的课题《地缘政治冲突对中欧运输通道的影响——基于义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思考》,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线下研讨,得出了比较海运和铁路运输效益的成本核算模型。进一步细化后,我相信模型能对运输业有很好的作用。

突出交叉,是“悟”环节的关键。也是从小组实践向独立研究跨越的关键一步。



23级药学院的来秋阳用了半天时间,将海报设计成复古样式,配合“古早风”的漫画,讲解课题《情绪障碍机制探索》。团队中4个人,3人来自药学院,1人来自化学系,却做了一个类脑相关的课题。

大家因为兴趣聚在一起,都想对神经机制和心理学相关内容展开研究。我们通过对比野生型小鼠和arg基因敲除的抑郁症型小鼠在金钱激励延迟任务(MID)中的表现差异,探寻抑郁症对大脑奖励机制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哲学是更好激发中学生思维潜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哲学,可以帮助中学生的思维开启一扇新窗口,塑造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波带领了一个8人团队开展《给中学生讲哲学——中学哲学教育实践》的服务类课题。

“团队里除了两位同学是哲学学院的,其他成员来自物理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外文学院、新闻学院、管理学院等6个院系。” 同学们通过消化大学哲学课程,集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中学生举办哲学议题思辨讨论、实验室体验、哲学辩论赛、哲学冬令营等活动,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帮助中学生更好衔接大学知识,也让大学所学学以致用。“课题完成后,还有同学转专业来学习哲学了。


票选出三类课题


展示环节,需要同学们自行设计,将自己所做的课题以墙报的形式呈现,并由团队成员逐一上阵,介绍课题的选题来源、开展方法、创新成果等。



每位到场同学拿到18张贴纸,在听完讲解后,通过贴贴纸,选出“我最喜欢的课题”、“最想进行交叉碰撞的课题”与“最能触发灵感的课题”三类课题



不到半小时时间,《科技强国之基因治疗让聋哑儿童听见》课题的投票区域被贴满投票贴纸。“看到大家喜欢我们的课题很开心”,23级临床八年专业的闫雨曦说。课题组通过临床调研,为耳聋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撑和改进依据。“最后票选出的优秀课题成果,有机会在相辉堂北堂进行集中展示汇报。我们的课题能够站在相辉堂门口了!”

23级化学系的王馨怡将“交叉碰撞”投给了《复旦人和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我觉得这种定性访谈的形式非常有趣,它让我们看到复旦如何参与国家重大工程,也帮助我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



“传统方法需要使用特殊仪器,操作麻烦”,《普化实验“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实验”的创新设计》项目成员23级化学系的柴成鸿解释,“我们的课题创新地改用手机拍摄不同浓度溶液,通过提取RGB值建立浓度标准曲线”。实验数据显示,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移液枪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吸量管。来自高分子专业的投票同学表示:“这个创新很接地气,用手机就能完成专业测定,让我们看到科技改变实验教学的可能性。



浏览一圈课题摊位后,23级文博专业的吴子涵将自己“我最喜欢的课题”其中一票投给了《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标靶探索》。在她看来,这个课题很有现实意义,同时实验过程非常严谨:“他们的研究过程非常专业,后续可以当成深入科研的方向继续做下去”。


将提供“发展计划包”


在“悟”阶段, 每个学生需要独立撰写一份总结两年“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学思践悟”学习感悟报告、一份体现“悟”阶段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成果的个人创新设计与发展愿景报告。

学校将为本科生提供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包”,其中包括校内外学科竞赛、 复芏计划(FDUROP)、研究生申请、留学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大赛、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等内容。

此次课程作业展示嘉年华,特设学生发展咨询摊位,包括复芏计划答疑、创新创业大赛答疑、挑战杯答疑、国奖学子资讯站、学发中心大神答疑等。



在“学科竞赛”摊位前,刚刚获得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上海站)步兵对抗赛冠军的星云EGA战队现场演示了三款同学们“手搓”完成的机甲——“天璇”号、“天枢”号、“天权”号,引得大家纷纷驻足围观。


“这是我们首次代表复旦大学参赛,就获得了步兵对抗赛的冠军,非常激动。”听了团队介绍和参赛过程,不少同学找到队长24级电子工程系硕士生张安询问如何加入战队。



在“复芏计划摊位”前,21级本科生王富珏展示着由“FDUROP登辉项目”的成果《四足麦轮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研究 》。四足机器人在地面表演各种动作,“我们在传统四足机器人足部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全新的足与麦轮相结合的结构,使其既拥有在复杂地形的运动能力,也具备在平坦地形高速移动和灵活转向的特点。”

据悉,本次展示交流前,师生已完成三次交叉讨论课,通过“立问—立意—立论”的逻辑展开同类主题下相关课题的碰撞交流和学科交叉互动,进一步转化升华为学术问题、研究课题或生涯思考。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赵天润、张宁洁、葛近文


摄       影


成钊、廖恒、孙叶、严艾米塞、金心远、章飞翔、魏加波


视       频


戚心茹、章飞翔、金心远


责       编


赵天润


编       辑


王子逸飞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