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2025-05-09
星期五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政情
上海一周
伴公汀
@康平路
直通200号
交汇点
海上755
市政厅
反腐记
大国之道
经济
财经连线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流量研究所
市场解码
任我行
产经
市场
城生活
财经
文化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文化视点
独家探班
观众席
文旅乐游
片场视听
汇演
艺见
许蜜桃
文汇人文之城
文汇讲堂
台前幕后
文化生活
文娱专访
文汇软实力
文汇馆长说
文汇青年营
文汇视讯
帮侬忙
新民帮侬忙
上海滩
民声
民声直通车
上海辟谣平台
人民建议
问答
读者
城市的味道
民生调查
区情
浦江眼
前沿风
郊野笔记
上海屋檐下
区域
Yeah!上海
十六区
郊野大地
侬好上海
城事更新
海上记忆
精选
新潮
便利贴
评论
观见
时评
新民眼
思想
上观学习
思想汇
深度
纵深
访谈
原点
视点
申观察
科教
教育在线
创新之城
文汇教育
科创前沿
科学新知
科创
教育
健康
医声医事
哎哟不怕
健康生活
我不是唐亿森
求医问药
第医线
医视野
一健通
杏林夜谈
体育
运动+
文汇体育
体坛专访
新民场外音
体坛话题
我在现场
社会
说法
案页
十二公民
社会
新民法谭
上海时刻
江江三人行
在场
文汇都汇聊
潮探007
冲呀花花采访团
魔都三棱镜
新视力
三分•天下
上海歆克勒
厉苒苒
晏秋秋
上海时刻
长三角
华东局
江南
长三角
城市志
会客厅
视觉
图数图说
见识录
大视界
观观观察局
文汇视觉
新民海报
图个明白
新民印象
直播
文汇理论
文汇大家聊
学林
论苑
智库
学人
数据
数据洋葱
要闻
时政要闻
国内
港澳台
北京来信
山海情
风物
京华传真
国际
世界观
大局观
海外惊奇
文汇环球
国际视点
哎哟歪
深海区
侨梁
天下
早读
时事
纵览
话媒堂
上官河
新民早报
汇闻
文艺评论
文汇文艺百家
文汇艺术
文汇经典重读
文汇建筑可阅读
文汇文艺评论
夜光杯
新民艺评
夜光杯朋友圈
十日谈
晨读
夜读
封面人物
纪实
国家艺术
金色池塘
为一个人逛一座城
夜光杯美文课
在读
文学报
新批评
文学现场
世界文学
朝花
朝花时文
笔会
笔会
读书
上书房
文汇读书
书人茶话
新声
新民新音频
听早报
上海闲话
品牌
大区势
企示录
一起来
金融圈
车天下
大健康
文创+
文汇潮
品牌汇
都事汇
教育汇
健康汇
科技汇
文旅在线
山海汇
体坛纵横
文化视界
生活汇
新民汇
新民亲选
万象
援疆风采
喀什风情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文联
>
文章详情
弦管咿呀闽色沉——《南韵·国色》循音小记
转自:
上海文联
2025-04-08 20:23:35
越山水,穿峰峦,南琶与四宝呢喃,我们终回到了故里闽南。
倘若你去过闽南,那一幢幢红砖古厝便会在记忆中洇出些许朱砂色。那么,闽南的声音应是哪般颜色?当弦管漫过燕尾脊,循声踱至那片连亘着历史与现实的古建民居,在廊柱与窗棂畔,近期上音歌剧院内鸣响的《南韵·国色》新媒体音乐会里,从上音人的“新南音”视听宴飨中找寻“闽的颜色”。
早在68年前,李焕之先生便取《八骏马》《梅花操》等南音名曲为核心音调,写作第一交响曲《天风海淘》;38年前,同为闽籍作曲家的郭祖荣先生谱写出被誉为“南音交响曲”的《第七交响曲》;12年前,作曲家贾国平将南音引子的音高元素植入民族器乐合奏《雪江归棹》;而今,《南韵·国色》中,戴维一、楼嘉、李霓霞与艾尼瓦尔·瓦吉丁四位上音青年作曲家以四首委约新作,勾描着四折闽南声景,串联起跨越代际的“方言性”声响。
以南音映照闽韵,其意藏于“阮”里。那夜的宴飨以戴维一所作《阮音春沐》开场,一众听客嗅着闽味,循着闽调,恍若踏上了连接中西的海上丝路。南音琵琶的点状颗粒与特性打击乐器四宝的清脆声响相叠,与琵琶同属琉特家族的阮类乐器也随之跃入,以绵延音层托起旋律。瞧,乐手将南琶换作现代琵琶,一放一拾间,恰似丝路上乐器形制演进的缩影。打击乐器的镶边下,弦管逐渐勾勒出南音散曲《春光明媚》的核心音调,大阮低音顿挫如步履,琵琶则与那阮族攀谈逗笑。倏然,南音特有的工ㄨ谱字隐现,视觉上坠降的谱字与那听觉上渐弱的长轮音相携,音响也平添几分晦意。待那熟悉的音调再次现身,音响愈显灿烂,越山水,穿峰峦,阮族如轻舟竞渡,南琶与四宝呢喃,我们终回到了故里闽南。
唐杜牧诗云:“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弦管”二字已成今日南音之别称。“雅韵伶歌”中,楼嘉以“雅”为境,勾连起弦管的恣意与洒脱。剧场中,众器隐退,唯留南琶弹唱于山水画卷中,线性旋律的韵致轻抚过耳畔,徒留些许声响。推开花枳窗,胡琴拟声登场,阮在低音区铺设出质感十足的音层,遥相应和着南音的声腔。
闽意亦栖于民俗。李霓霞在《颂风今吟》中,糅合着郎君祭等民间祭仪与南音说唱的声音记忆。听,是响盏、叫锣、扁鼓等地道音色乍起,是作曲家借南音“下四管”之声绘就着闽地生活意趣。打击乐器叠色晕染出浓淡相宜的声响,渐次递进的鼓点则宣告着祭仪的启幕。胡琴引路,在那隐隐绰绰的鼓点声中等候着四宝的接入,骨干音型在重复加花中“叨念”着闽韵十足的腔调。
以声写景,以色绘境。在艾尼瓦尔·瓦吉丁谱写的《景声和鸣》中,汲取着浓厚的闽南味道。木鱼司节奏,声响拟腾骧,一曲《走马》是那风味的关窍。南琵、三弦、阮族的弦音共振在感官之上漾开波纹,随后,与闽籍诗人舒婷笔下的《惠安女子》一同,在闽语吟诵中于远方眺望故乡。
弦管咿呀声后,余下的尽是感官中“色”的回响。从楼台庭院中的细雅合奏,到剧场中被光电包裹着的声响,随观演空间的流转,古乐种南音也作为母语滋养着当代的“新南音现象”。音乐学家赵沨先生曾言,“南音是一部活的中国音乐史。”循音而来,溯声而去,一本《南韵·国色》,不仅是海浪与红砖的和鸣,更是扎根闽土的“阮”之光亮。
来源 | 新民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