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听说过乙型肝炎(乙肝),这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6亿人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作为乙肝携带者的家长,很多人会特别担心,生怕把乙肝传染给孩子。今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宋维平医生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乙肝的传播方式、危害,以及怎么有效预防孩子被感染。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对于乙肝携带者而言,母婴传播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在怀孕期间,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递给胎儿。根据研究,若孕妇在怀孕期间携带乙肝病毒,且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孩子感染乙肝的风险可高达90%。乙肝病毒在体内会引发肝脏炎症,长期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因此,作为乙肝携带者,保护下一代显得尤为重要。
在预防母婴传播方面,乙肝携带者在怀孕期间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的监测。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感染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HBsAg阳性孕妇,建议在妊娠第24~28周开始抗病毒干预,应用TDF(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并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此外,建议对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儿童,在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后1~2个月时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10 mIU/mL,可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
乙肝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在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共用的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携带血液的物品。同时,在日常护理中要特别小心,避免血液接触。饮食方面,乙肝携带者应注意均衡膳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肝脏健康。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快走、游泳和瑜伽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轻压力。与此同时,乙肝携带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自身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乙肝携带者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健康的家庭。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完全可以保护下一代免受乙肝的感染。希望每位乙肝携带者都能积极面对,树立信心,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环境。无论未来如何,科学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将是我们面对困扰的最佳武器。
图文|消化内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