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媒体聚焦 | “感动,身边的美好——静安篇”之二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4-08 19:08:03

文山市位于文山州西部,东北部与砚山县接壤,南部与马关县毗邻,东南部与西畴县相接,西部与红河州蒙自市连接,是文山州委、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静安区援滇干部、挂职文山市委常委、副市长黄磊(上图右)与情义东方节目主持人雨兰合影
迢迢越千里,悠悠山海情。静安区援滇干部、挂职文山市委常委、副市长黄磊表示,自1996年静安区与文山市结成帮扶协作关系以来,两地干部群众携手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不断提升了帮扶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文山市德厚镇“乘上”沪滇协作的“东风”,在亚龙新村建设高原特色经济作物种苗繁育基地,基地在2024年7月已经正式投产。
德厚镇副镇长田振檬介绍,项目运营生产以“上海援建、政府推动、市场运营”为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文山州农业向“科技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市场农业”发展,现已成为文山州现代化农业的典范。

在基地里,各类崭新的大棚整齐排列。在宽敞明亮的金线莲培育厂房内,各条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作,洗瓶子、装填营养液、高温杀菌……

基地务工的德厚镇感古村村民代加发(上)说,现在夫妻两个人都在家门口就近务工,既能照顾家里,收入还高。
2024年9月,静安区援建的文山市古木镇古木社区绿色生鲜产业基地 冷链设施项目正式投产。随着项目的投用,这里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古木镇副镇长王洪洲介绍,项目建成后,取得明显成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棋盘上,冷链不仅是保鲜技术,更是激活全产业链的"关键棋"。从"靠天吃饭"到"四季保鲜",从"提篮小卖"到"链通全国",古木镇绿色生鲜产业基地冷链设施项目的建成投用,成功解决了生鲜农产品的存储难题。
古木镇古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杨太鹏表示,在静安区帮扶下,古木社区正以“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农民受益”的工作思路,探寻一条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

走进马塘镇塘子寨村,清凉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到处都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种满鲜花,池塘被绿树环绕、与农田交相辉映,俨然一幅绿美乡村的幸福画卷,让人好生羡慕。

塘子寨村党支部书记项连昌表示:“结合民族文化,我们村实施‘美丽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打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的四美特色村。”头发花白,皮肤黝黑,作为在这里工作近17年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话语里,静安区帮扶塘马塘镇子寨村的一件件事例变得立体而生动起来。

走进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庄子田村,新改造的压花水泥路两旁,一幢幢具有彝族特色的民居修葺一新,仙人掌基地里蜿蜒盘旋的机耕路延伸向远方。
几年前,鲁春红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带领全村17名党员及村民抱团发展仙人掌产业,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的石漠化治理理念,切实把石漠化严重的地理劣势转变为特色仙人掌的产业优势,闯出了一条“搬家不如搬石头、搬石头不如栽仙人掌”的乡村振兴路。
为推动仙人掌从特色产品升级为特色产业,庄子田村除引进精深加工外,还通过发展鲜果采摘农家游,以此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黄磊曾和同事们走遍了文山市的各个村镇,了解当地产业发展,几番调研之下,他们认为仙人掌产业的导向是符合沪滇协作帮扶资金投入要求的。

庄子田的仙人掌开始逐渐形成规模,也在市场上有了议价权。几年时间,庄子田仙人掌实现综合产值一千余万元,成为了全国仙人掌种植面积最大、产值最高的村。仙人掌产业也让外出务工青年纷纷选择回到庄子田,村里实现了土地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村民入股参与产业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与产业发展的“3个100%”。
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党委书记杨玉明表示,从石旮旯到绿凤凰,庄子田正上演的生态奇迹,这一切与上海静安援建是密不可分的。
静安与文山结成帮扶协作关系以来,沪文两地携手并肩走过了漫长岁月。近年来,静安区利用“山”和“海”的优势,两地加深了友情,造就了一条造血帮扶、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2024年10月21日,文山市一条全新市政道路正式被命名为静安路。静安路的命名,既是加强文山与上海市静安区两地地友好往来,也是深化静安文山情谊,携手共进的历史见证。以协作促发展,未来相信在文山市将与静安区的紧密协作下,文山的产业发展、社会民生事业的改善以及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等方面,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来源:情义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