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美国的关税政策能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吗?如何理解“创新者多得”的激励性分配改革?3月2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2025年首期中外媒体学术沙龙,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亮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盛垒研究员,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陶希东研究员,分别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与全球合作”“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等议题解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现场的境内外媒体记者围绕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踊跃提问,专家对于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普遍持乐观态度。
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
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紧密,中美经贸关系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现场媒体普遍关注在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背景下,美国近期的关税政策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沈开艳表示,特朗普上台后,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提增关税举措,中国作为出口导向型大国,受到较大冲击。我国早就预判到美国加征关税的趋势,并提出两项应对策略: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是提振内需与消费,以此应对外需可能出现的不足。中国在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进程中,除秉持稳中有进的总基调外,持续聚焦提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自身需求以弥补外需下滑的缺口。
刘亮表示,外贸外资方面,中国此前已有诸多布局,如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施,带来新兴市场崛起,降低了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以东盟为例,市场近年来呈长期、稳定、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9%,远超当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速。
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为经济注入显著活力
今年我国经济开局态势良好,部分外资投行相应上调了对我国一季度GDP的增长预测。专家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宏观形势较为稳定,且看好后期。“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以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为经济注入了显著活力”。刘亮表示,“重大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增长通常具有持续性,随着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将持续稳定。”
内需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如何进一步提振内需?沈开艳认为,自去年四季度起,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提振内需的效果持续释放,今年在此基础上,财政、货币政策双管齐下,推出“两重”(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分别从投资与消费两端发力,将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稳健前行。
决定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是长期收入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要“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对此,沈开艳表示:一旦消费税划归地方,地方政府会有内在动力推动消费增长,这不仅契合中国经济提振消费的宏观需求,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刘亮表示,在稳增长、促消费进程中,前两年促消费政策多侧重短期,如消费补贴等刺激手段;从去年年底至今年,开始出台长短结合的促消费政策,其中包含诸多增收政策。但是,决定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仍是长期收入增长。因此,需关注长期增收政策效果,像保民生等举措,虽然看似与增收无直接关联,但对改变居民长期收入预期有积极作用。
稳楼市稳股市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
“稳住楼市”被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内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目标明确。沈开艳表示,房地产产业链长,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措施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针对存量商品房过多问题,政府或国有企业正在收购部分存量房,改造为保障性住房,满足刚需人群。此外,在稳楼市的同时,稳股市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
刘亮表示,对于楼市股市,从去年起中央就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支持政策,因财政、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中央对楼市的态度明确,即维持稳定,上海楼市已经呈现稳定态势。
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盛垒分享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绿色发展的相关内容。他认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孵化绿色能源等新产业,催生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孕育清洁能源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上海在科技综合实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有基础优势。盛垒指出,未来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让更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发挥好上海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者多得”是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新探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相联系。有媒体关注到,报告在收入分配方面,提出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并提及“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相比以往强调的按劳分配,“创新者多得”该如何体现公平?陶希东表示,按劳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要部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激励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是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收入分配改革新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自立自强,强调自主创新是关键,而创新依靠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改革传统的人才评价体制,通过制度激励,让高技能人才专注科研。“创新者多得”的激励性分配改革与公平性及共同富裕目标并不冲突。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