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国际视野】伦敦创意产业的韧性特征和复苏策略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4-08 17:12:45

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能,并通过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的产业”,涵盖电影及电视、IT服务、广告、音乐及表演艺术等活动。创意产业1在伦敦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伦敦创意产业在疫情前后2的经济、劳动力和企业等方面的数据表现,尝试总结创意产业的固有韧性特征,并分析伦敦创意产业在面临多重危机与挑战下,为助力产业复苏采取的相关措施,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危机应对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疫情冲击下创意产业的生命力

伦敦是重要的全球创意枢纽,创意产业作为伦敦的支柱产业,是伦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意城市指数报告》,伦敦在文化吸引力、商业环境、数字化创新3项核心指标中得分最高,综合排名全球第一(与纽约并列)。2023年麦肯锡全球城市指数中,伦敦在“文化与娱乐”领域位列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伦敦先后经历了全面封锁、文化活动全面停滞、失业率飙升、创意企业大量倒闭等社会与经济影响,然而相对于其他行业,伦敦创意产业在疫情后展现出强劲复苏的生命力。其快速恢复可归因于以下两方面核心优势:一是行业结构韧性,作为产业核心的影视部门与IT部门在疫情中展现出高度的适应性,线上内容生产模式恰好契合疫情期间激增的数字化需求;二是灵活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就业形态叠加中小企业主导的市场结构,使行业能通过快速调整业务方向(如转向线上创作、定制化服务)抵御外部冲击。

经济表现:重要性与抗跌性

创意产业经济产出与税收贡献全国领先。创意产业是伦敦第三大支柱产业,2010―2019年伦敦创意产业总增加值(GVA)增长了46.1%,增量为英国所有地区中最高。2019年创意产业达到了伦敦经济总量的12.6%,仅次于金融和房地产,年增长率保持在5.2%。子行业中,电影、电视、视频、广播与摄影部门,IT、软件与计算机部门优势突出,两部门占比总和超50%。此外,伦敦创意产业的税收贡献突出。2019/2020财年,伦敦创意产业缴纳利润税、所得税、商业税共计130亿英镑,占伦敦所有税收的8%。

2010—2019年伦敦和英国创意产业及其子行业的发展情况

来源:《伦敦及其他地区的文化部门和创意产业:聚焦升级、提供、参与和资助》

2019年伦敦创意产业总增加值中各子行业份额

来源:《伦敦及其他地区的文化部门和创意产业:聚焦升级、提供、参与和资助》

英国经济遭受疫情重创,但伦敦创意产业复苏强劲,其抗跌性优于伦敦整体经济表现。疫情期间,伦敦创意产业的大多数子行业都经历了显著萎缩,特别是那些需要线下消费的子行业,其中音乐、表演和视觉艺术部门在疫情爆发的最初几个月里GVA下降了63.6%。但此后创意产业快速反弹,其中,手工艺部门,出版部门,IT、软件和计算机部门,博物馆、画廊和图书馆部门,音乐、表演和视觉艺术部门增长尤为强劲。因疫情期间线上服务需求激增,IT、软件和计算机服务部门受到冲击较小,仅下降了4.5%。整体来看,2019/2020财年伦敦创意产业实际GVA下降6.0%,降幅低于伦敦整体经济产出降幅的10.6%,略高于英国创意产业降幅的4.9%。2020/2021财年,伦敦创意产业的就业岗位增长速度为69.8%,远远超过了伦敦整体平均水平。

2010—2021年创意产业就业总量指数

来源:《伦敦创意产业——行业深度分类》

劳动力:国际化与灵活性

2021年伦敦创意产业从业者占总就业岗位数的21.1%。随着创意产业的增速发展,行业劳动力也随之稳步增长,2010―2021年伦敦创意产业就业岗位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4.9%,其增速远高于伦敦全行业平均水平(1.9%)。

外籍人士是重要劳动力群体。丰富多样的人群是激发创意发展的重要因素。伦敦的人口多元,外籍人士占比超40%。2010―2020年伦敦创意产业的外籍从业者稳步增长,至2021年占创意产业就业总人口的38.5%。尽管受到英国脱欧影响,2020/2021财年来自欧盟的外籍群体从业占比有所下滑,但同期非欧盟外籍群体从业比例上涨迅速,从22.6%增加至25.2%,展现了广泛的国际人才吸引力。

个体经营者占比较高。2021年,伦敦创意产业的个体经营者比例超过1/4,是伦敦其他行业个体经营者比例的2倍。其中音乐、表演、视觉艺术部门和设计部门的个体经营者占主导。受疫情影响,2020/2021财年伦敦创意产业的自营从业者减少3.9%,自营比例有所下降。

创意企业:小型化与中心化

疫情前,伦敦创意企业注册数量从2010年的5.93万家增加至2020年的10.23万家(最高峰值),以IT、软件与计算机部门,设计部门、建筑部门、广告营销部门为主的伦敦创意子行业的企业数量年均增长强劲。受疫情影响,企业数量有所回落,2022年企业数量为9.33万家。2022年,9人及以下的创意企业数量占到九成以上(93.1%),超过250人的仅占0.2%。从一定程度反映出伦敦创意企业基数大、规模小、波动小的特点。

区位向市中心进一步集聚。创意产业在英国境内所产生的集聚和辐射效应都较为显著,空间分布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意集群(Creative Clusters)与微型创意集群(Micro-Clusters)。英国的创意集群和微型创意集群集聚伦敦,而伦敦的创意产业就业岗位则高度集中在中央活动区(CAZ)。可以说,创意产业是伦敦CAZ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伦敦3集聚了伦敦一半以上的创意企业,2022年内伦敦10个行政区的创意企业数量已达到全市创意企业总数的52.1%。疫情后,尽管伦敦的创意企业总数从2020年的10.23万家下降到2022年的9.3万家,但哈克尼、卡姆登、威斯敏斯特等内伦敦行政区的企业数量仍持续增加。

注:图例中的百分比是地区就业密度相对于伦敦平均就业密度

2019年伦敦及CAZ内创意产业员工就业岗位分布

来源:《伦敦及其他地区的文化部门和创意产业:聚焦升级、提供、参与和资助》

英国范围内已形成47个创意集群,覆盖228个通勤区(Travel to WorkAreas,TTWA),其中伦敦和东南部地区的创意集群数量最多,占全国的1/3。街道―社区层面形成了709个微型创意集群,其中伦敦占比第一(215个),曼彻斯特位列第二(23个)。微型创意集群的经济密度较高,伦敦有43%的创意企业位于微型创意集群中。

英国创意集群分布 

来源:《伦敦及其他地区的文化部门和创意产业:聚焦升级、提供、参与和资助》

注:2010年按份额排名

2010年、2022年伦敦创意企业在各区分布比例

来源:《伦敦创意产业——行业深度分类》

伦敦创意产业面临的困境

尽管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疫情叠加脱欧的冲击依然给伦敦带来诸多困境,伦敦文化创意空间持续减少,创意人才流动受到制约,文化公共支出进一步削减。

文化空间的减少

2018―2022年伦敦总体上减少了2%的文化空间,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创意制造空间(-7%)、博物馆和画廊(-8%)。伦敦市中心及文化集聚区的租金持续攀升(如老牌文艺区soho区、新兴文艺区肖尔迪奇区)。商业化和公寓化替代效应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有大型连锁咖啡馆、奢侈品店等租金收益高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涌入文创集聚区;另一方面,老厂房及仓库建筑被改造为微型公寓,导致低成本的文化空间资源进一步被挤压。同时,伦敦文化空间还面临着运营和使用场地不稳定的问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文化运营主体拥有自己的场地。对于大多数的租赁式文化空间,预计未来5年内21%的运营主体将无法实现续租。

2022年伦敦文化基础设施地图

来源:《文化空间健康检查—伦敦的文化空间:2018—2022年主要研究结果》

创意人才的流动限制

英国脱欧对人员流动和移民造成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外籍创意人才入境,并且增加文化活动成本,降低活动可行性和盈利能力。欧盟委员会文化与创意城市监测数据显示,伦敦有52%的文化创意企业主至少雇用一名非英国员工。英国脱欧后,签证系统可能影响欧盟创意人才入境英国。2022年9月,在英国脱欧一年多后,英国从事创意产业的欧盟国民数量下降了8.9%。

公共支出的削减

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ACE)对伦敦持续多年的公共支出削减,导致伦敦当局不得不扩大赤字。2010年起,ACE削减了对伦敦文化组织的公共资金。与10年前相比,2019/2020财年ACE给伦敦提供的公共资金下降了55%,伦敦政府的人均文化财政支出下降50%。为了弥补ACE对伦敦公共支出的削减影响,同时帮助非营利文化组织保持活力,伦敦政府2011―2020年NPO文化补贴资金增幅达到了81%,高于英国46%的平均水平;相对于英格兰其他地区,伦敦的人均财政支出变化最大,从2019/2020财年的4500英镑盈余降低到2020/2021财年的800英镑赤字。

公共支持手段加快创意产业复苏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伦敦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主席的文化与商业工作组,致力于研究如何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复苏。伦敦开展的公共支持手段大致分为3种类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文化投资与金融手段,对冲英国对伦敦创意产业公共支出的削减;二是加快创意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带动线上消费;三是加大精准化的空间供给,通过创意标杆区域加快文化复兴,兼顾小型创意企业孵化和个体经营者灵活办公需求。

文化投资与金融工具

文化投资与金融工具是伦敦支撑创意产业度过危机的重要手段。伦敦政府一方面通过各种专项计划、提高专项资金来缓解对创意行业的直接冲击与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积极开拓市场,增加创意人才的就业机会。

针对脆弱的创意企业,伦敦推出了一系列专项计划,以提升企业的存活率,包括就业保留计划(Coronavirus JobRetention Scheme)、自雇收入支持计划(Self EmploymentIncome Support Scheme)、能源账单救济计划(Energy BillRelief Scheme)、休假(Furlough)、反弹贷款计划4(BounceBack Loan Scheme)、商业利率减免(Business Rates Relief)等。2/3的创意企业使用了休假计划,超过2/5的创意企业利用了反弹贷款和商业利率减免等政策。

伦敦文化服务专项资金也大幅上涨。资金总量上,伦敦的文化服务在2020/2021财年和2021/2022财年分别获得了3.17亿英镑和1.17亿英镑的资金支持,两者均比2019/2020财年有所增加。专项扶持上,近30%的音乐行业企业获得了文化复苏基金(Culture Recovery Fund)5,94%的创意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公共支持。

此外,伦敦市政府通过“伦敦创意人活动”(Creatives forLondon)来展示创意行业的多维价值,聘请更多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员参与到城市更新项目中来,增加就业机会和开拓新市场;配合伦敦金融城开展的“重返工作场所”主题活动,在伦敦各区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以吸引公众走出家门。同时,设立文化种子基金,为社区主导的文化项目提供小额资助,支持音乐表演、视觉艺术和舞蹈项目等。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疫情推动下,整个创意产业对数字工具的使用大幅增加。为了实现真正的文化民主化,伦敦提出应制定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建立伦敦数字人才库,鼓励文化创意人员学习数字专业知识。通过文化创意人员学习数字专业知识,打造数字交付模式,推动数字内容货币化。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充分实现文化民主化,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投资高质量5G基础设施,将文化创意园区周边“一平方英里”打造成为数字创意中心。加强创意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制定创意技术(CreaTech)计划,推动艺术、科技与商业等领域交叉创新;加大对创新科技研发的公共资金支持,引入CreaTech加速器以提升伦敦创意技术能级,通过开放创新挑战基金、黑客大会、数字创新展示会以探索利用数字创新加速艺术实践。此外,伦敦还举办了多项线上文化活动,如设计嘉年华、各种设计周以及设计比赛,吸引大量观众参与。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公私合作形式,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私人组织或公司负责管理和营销。

创意技术计划

创意技术计划旨在增加支持创意科技研发的公共投资水平,确保在政府产业战略中处于优先“增长驱动部门”的地位。具体措施包括:引入新型CreaTech加速器,创建专业化的协作中心,促进创意企业、教育机构和技术开发人员的合作交流,让创意企业更容易获得尖端技术,支持实验性研发,为小微企业提供资源;推进教育改革,建立系统性技能培养路径,从小学到中学教育阶段整合创意和技术科目,通过CreaTech专业方向的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进行专业化发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精准化文化空间供给

为保障伦敦创意产业空间的持续性供给,伦敦市政府通过规划创意企业区(Creative Enterprise Zone)和创意生产走廊,为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遵循土地集约与混合利用,探索差异化、精准化的空间实施路径,针对创意产业不同类型就业的办公需求,在合适的区位提供多样灵活的可负担办公空间及足够的就业机会。通过划定创意企业区,促进艺术和创意企业发展与艺术家扎根,为初创中小型创意企业、自由职业者提供孵化器、加速器、共享办公空间等低成本的办公空间。鼓励混合用途开发,将特殊类型的可负担办公场所如艺术家办公室与一般办公空间、住宅等混合,利用区位适配的存量建筑进行零星更新,促进可负担办公与地区功能互补、丰富全天候活动的多样性,提升地区价值。

草根文化与小型文化组织扶植

相较于大型创意文化企业,伦敦认为草根文化以及根植于社区的小型文化组织也是文化创意生态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应对疫情时具备更多样的灵活性,但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压力与危机。2023年,伦敦经济委员会发布了《不走寻常路的文化》(Culture off the Beaten Track)报告,针对小型博物馆、画廊、剧院、音乐场所等草根文化组织,提出帮助建立草根文化组织网络以降低营销推广成本并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的举措;确保小型文化组织代表加入市长文化领导委员会(The Mayor's Cultural Leadership Board)并参与伦敦文化政策制定与重要活动事务(如“Let's Do London”活动);确保在ACE公共资金持续削减的情况下小型文化组织资金公平分配;成立文化种子计划(Culture Seeds Programme)以增加对社区主导项目的小额资金支持;制定高街全面恢复计划(High Streets for all recovery mission)以明确商业街更新项目中提供长期可负担的创意办公场所等措施,确保其能为伦敦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并为当地社区基层文化生态做出贡献。

纵观疫情前后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同其他地区、其他行业一样受到经济重创,但是由于创意产业本身具有的抗冲击与强反弹特征,加之伦敦政府的多样政策支持,从而得到快速复苏并持续发展。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上海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应促进国际创意人才流动,加大地方公共资金与政策支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培育并扶持初创小型企业及自由职业者群体,提供精准化空间供给,构建多层次、可负担的设施空间,推动区位适配的存量更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本文关注的伦敦创意产业主要涵盖9个子行业:广告和营销、建筑学、工艺、设计(产品、图形和时装设计)、电影电视录像广播和摄影、IT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出版、博物馆画廊和图书馆、音乐表演和视觉艺术。

2疫情前为2019年及以前,疫情期间为2020年,疫情后为2021年及以后。

3伦敦包括内伦敦和外伦敦,位于伦敦中央的12个自治市合称为内伦敦(Inner London),此区域以外的其他自治市则称为外伦敦(Outer London)。

4反弹贷款计划是2020年5月英国政府应对疫情经济冲击的核心措施之一,优先支持文化、旅游、餐饮等服务业。通过快速、低门槛的贷款支持,为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企业(员工数小于500人、营业额小于500万英镑的企业)维持现金流。

5文化复苏基金(Culture Recovery Fund)是由英国政府资助19亿英镑,专门用于文化组织的基金,主要支持ACE、History England、国家彩票遗产基金(National Lottery Heritage Fund)、英国电影学院(British Film Institute)及其他英国艺术委员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①The Culture Sector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London and beyond: AFocus on Levelling up, Provision, Engagement and Funding, 2023.

②London’s Creative Industries – Sector Deep Dive, 2023.

③Cultural Spaces Health Check-London’s Cultural Spaces: 2018–2022Key Findings.

④Levelling Up the United Kingdom White Paper, 2022.

⑤全球城市空间战略对标研究——伦敦篇,2023.

⑥Creative Industries Sector Vision: A Joint Plan to Drive Growth, BuildTalent and Develop Skills, 2023.

⑦Culture and Commerce: Fuelling Creative Renewal, 2021.

⑧London Plan to Promote Urban Recovery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Industries, 2022.

⑨Culture off the Beaten Track, 2023.

⑩CreaTech: How the Fus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CreativeIndustries can Transform the UK’s Approach to Skills, Innovation andBusiness, 2023.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来源:市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