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发展改革 > 文章详情

【儿童友好】从操场脉动到城市节拍,解码徐汇区学生体育发展“三重奏”

转自:上海发展改革 2025-04-07 19:53:12

《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呵护儿童身心健康和早期发展,加强儿童户外体育活动,保障幼儿每天在园2小时户外活动,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运动时间。

《徐汇区促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方案》“六大行动”“二十项重点任务”已实施一整年,如何利用区域深厚的教育和体育资源优势,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如何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书写动人的体育教育故事?来看徐汇的实践↓

一校一品:校园特色的韵律绽放

冰壶撞击的脆响,是我们听过最动听的掌声

长桥中学是徐汇区首批“冰雪项目特色校”。曾经小众的冰壶项目,在这里释放出独特魅力。徐汇区最高级别学生奖项“光启区长奖”获得者,从这里起步,一路逐梦,获得全国陆地冰壶城市巡回赛第一名、上海市市运会冰壶比赛第一名。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学生健康成长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因素。徐汇区以“一校一品”为引领,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提质增效,鼓励学校依据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改革导向,勇探新路,通过创设一批富有校本和区域特色的品牌项目,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语言,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乐趣,是徐汇教育不懈的追求。徐汇各校致力于通过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运动时间和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其体质、锤炼其意志,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内外共育:协同育人的合声共鸣

我是岩壁上的芭蕾舞者

攀岩,这项融合时尚与挑战的新世代潮流运动,也是奥运会新兴比赛项目。南洋中学积极探索校内外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吸纳各方力量,形成共育合力。

在校内,学校自2010年起开设攀岩课程,2015年起自建攀岩场地,通过兴趣小组、体育社团等形式,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在校外,学校积极与上海市登山协会和专业体育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还充分发挥家校协同作用,为体育特长生提供高质量、针对性强的学业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确保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多年的辛勤付出,让南洋中学拥有了一支非常突出的校园攀岩队伍。

在徐汇区,校内外教育紧密结合,共同构建起开放、包容、协同的“五育融合”教育体系。学校与各大体育场馆以及各类院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体育俱乐部开展合作,形成了一个政府统筹、部门联动、校家社协同的教育资源宝库,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宝贵机会,更助力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实现自我提升。

以体育心:千舸竞渡,谱写全员参与的交响诗篇

孩子们在运动中发现自我,教育的意义便随之绽放

2024年,徐汇区学生代表团在暌违八年的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上斩获99金、93银、81铜,位列全市第二。此外,还在上海市中小学生单项锦标赛中获得34个第一名,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中获得59个一等奖和29个第一名,用汗水和拼搏书写了青春的华章。

在闪耀的奖牌榜背后,还有一组更为动人的数据:2024年,徐汇区3000余人次参与上海市学生运动会,约1300人次参与上海市各单项锦标赛,约2100人次参与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区内举办了47项杯赛,逾30000人次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徐汇区深入挖掘体育赛事的育人价值,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吸引更多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推动更多学校高质量开展体育工作,汇聚更多家长和社会力量支持体育教育,越来越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从校园中走出。目前徐汇区已打造出“悦动吧,少年”“光启未来”“解放日报杯”健身操舞、“南模—五十四杯”篮球赛等多个品牌项目和赛事,充分发挥赛事在推动普及、促进提高及选拔人才中的多重作用。

正如徐汇区学生发展中心体育工作负责人所说:“体育是最具穿透力的人格教育。”孩子们在跌倒中学会坚韧,在对抗中懂得尊重,这是任何课本都无法替代的生命课程。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查阅更多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上海实践

资料来源:上海徐汇

编辑:陶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