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书籍从来不吝赞美之词。今天(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什么样的图书最受小朋友欢迎?学校和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一起去看看。 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 周末,走进区图书馆少儿阅览区域,琳琅满目的书籍、绘本整齐排列在书架上,孩子们坐在桌子旁,或靠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平时没事就带孩子过来看书‘充电’。” 市民王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说,除了室外运动,逛书店是周末休闲的首选,“这里环境安静,阅读氛围浓厚,让娃渐渐爱上了读书。” 少儿阅览区域还特别设置了亲子阅读区,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共同阅读的温馨空间。在这里,家长们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不仅加深了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也让孩子们在自由、放松的氛围中走进书的殿堂。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在寒暑假,这里几乎‘满座’,书籍借阅量也有明显增长。” 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闲暇之余,我们就带着孩子逛逛书店,多走多看。”在新华书店,家住城桥镇的秦女士带着姐弟俩前来选书。女儿今年11岁,正捧着最爱看的科幻类图书静坐一旁,6岁的儿子有些闹腾,来回选了好几本绘本,终于挑中一本童话绘本坐下来翻阅,图文并茂的绘本书是他的心头好。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学生和家长发现,童话故事、智力故事、习惯养成等绘本书籍都是低幼儿童比较喜欢的,五六年级的学生,普遍对冒险、侦探、科幻类的小说感兴趣,中外文学名著、历史类、散文类书籍则受到中小学生广泛欢迎。 培养阅读习惯家校需共努力 “我们非常希望孩子与书成为好朋友,阅读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还能引领他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好的图书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怎样做人,特别是做个善良的、对社会有用的人。”采访中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赞成并希望孩子们能对图书有兴趣。 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这件事,崇明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江聪玲也有自己的感悟。“语文很难做到一蹴而就,正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阅读也是如此。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形成合力。”她介绍,为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近几年学校利用走廊、朗读亭、校图书馆等空间,因地制宜设置阅读空间,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朗诵、阅读;除了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阅读环境,班级和校内还举办读书分享会、“校园里的童话家”等活动,让学生们感受语言的奇妙,互相学习阅读方法,从而享受阅读、爱上文学。 适度引导并充分尊重孩子兴趣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更有效地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助力孩子成长?江聪玲认为孩子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当幼儿因年纪小,注意力无法集中时,父母可选一些童话书或绘本,陪孩子一起看,并讲解给他们听,在亲子阅读中避免功利性太强,而是要让孩子尽情享受阅读的趣味性和开阔眼界的愉悦感,那样孩子才能真正爱上读书。 她坦言,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阅读,可以是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是在同一时间段各自读书。此外,“陪伴读书”还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 读点什么?“一方面,大人要适度引导,为孩子把把关,另一方面,更要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江聪玲看来,不同阶段的孩子都有适合的图书,从低幼期到过渡期再到青少年期,每个时期的书籍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不论哪一个时期,选择一些和孩子们现实环境和处境有关联的书,他们看进去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不妨先让孩子找到阅读乐趣,然后才是更深层次、需要思考的阅读。引导孩子喜欢阅读可以从选一本孩子喜欢的书开始。” 她还提到,学生们的阅读面要广一些,不要局限于某一类图书,尝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刊物,如人文、社科、历史、艺术、自然等。多样化阅读能够帮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打开视野、理解世界,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记者:季佳倩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