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在上海市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的共同支持下,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气象局携手多家头部人工智能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创建的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成功启动建设。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徐汇区区长王华、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宏韬出席。
为支撑人工智能气象产业孵化和加速应用场景落地,在市经济信息化委的指导下,上海联通联合上海市气象局发布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气象MaaS平台。该平台构建了“强基础设施+大能力平台+高质量运营”的创新体系,通过融合算网基础设施,畅通气象语料资源,整合大模型基础组件,打通了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实现“人工智能+气象”服务一站式开发应用,赋能产业生态共建,促进人工智能气象+行业应用场景繁荣发展,助力我市加速 “气象+AI” 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当日召开的“智启气象新篇章,合筑行业新生态”——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研讨会上,首次发布了“雨师”和“扶摇”两个气象预报模型。“雨师”由上海市气象局、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研发,专注于影响上海的突发强对流天气。它率先采用雷达三维数据训练模型,并嵌入连续方程推导垂直速度,精准刻画雷暴单体的立体结构。“雨师”有望将强对流预警时效提前15至45分钟,这意味着城市灾害性天气防御将多出一段“安全缓冲期”。“扶摇”由上海市气象局与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打造,聚焦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尤其是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它能够快速融合雷达、卫星、自动站、数值预报等多模态数据,率先实现区域级端到端同化和预报一体。基于AI的高计算效率和高推理速度,“扶摇”可将气象预报频次从目前的逐1小时提升至逐10分钟级更新,预警精细程度更是有望深入到街镇一级。值得一提的是,“雨师”和“扶摇”自去年底已开始试运行,预计今年汛期将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为守护城市安全增添有力武器。
为了进一步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凝聚行业顶尖智慧,推动人工智能与气象实现更深入、更高效的融合,上海联通与应用创新中心、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上海市先导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战略合作联盟。联盟的成立为行业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合作桥梁,促进各方在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攻克行业发展中的难题,推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不断创新,实现行业的协同发展。
在生态协同合作与行业实践研讨暨模塑申城“走进场景”周周会上,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上海联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和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的实际场景和发展趋势,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报告,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的未来。
未来,上海将以深化“模塑申城”工程为核心抓手,持续构建“算力筑基、场景牵引、生态聚合”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范式。持续推动“雨师”“扶摇”等标杆模型的跨区域复用,实现气象大模型经验向交通、能源等行业的范式迁移,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提供“上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