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政情
上海一周
伴公汀
@康平路
直通200号
交汇点
海上755
市政厅
反腐记
大国之道
经济
财经连线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流量研究所
市场解码
任我行
产经
市场
城生活
财经
文化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文化视点
独家探班
观众席
文旅乐游
片场视听
汇演
艺见
许蜜桃
文汇人文之城
文汇讲堂
台前幕后
文化生活
文娱专访
文汇软实力
文汇馆长说
文汇青年营
文汇视讯
帮侬忙
新民帮侬忙
上海滩
民声
民声直通车
上海辟谣平台
人民建议
问答
读者
城市的味道
民生调查
区情
浦江眼
前沿风
郊野笔记
上海屋檐下
区域
Yeah!上海
十六区
郊野大地
侬好上海
城事更新
海上记忆
精选
新潮
便利贴
评论
观见
时评
新民眼
思想
上观学习
思想汇
深度
纵深
访谈
原点
视点
申观察
科教
教育在线
创新之城
文汇教育
科创前沿
科学新知
科创
教育
健康
医声医事
哎哟不怕
健康生活
我不是唐亿森
求医问药
第医线
医视野
一健通
杏林夜谈
体育
运动+
文汇体育
体坛专访
新民场外音
体坛话题
我在现场
社会
说法
案页
十二公民
社会
新民法谭
上海时刻
江江三人行
在场
文汇都汇聊
潮探007
冲呀花花采访团
魔都三棱镜
新视力
三分•天下
上海歆克勒
厉苒苒
晏秋秋
上海时刻
长三角
华东局
江南
长三角
城市志
会客厅
视觉
图数图说
见识录
大视界
观观观察局
文汇视觉
新民海报
图个明白
新民印象
直播
文汇理论
文汇大家聊
学林
论苑
智库
学人
数据
数据洋葱
要闻
时政要闻
国内
港澳台
北京来信
山海情
风物
京华传真
国际
世界观
大局观
海外惊奇
文汇环球
国际视点
哎哟歪
深海区
侨梁
天下
早读
时事
纵览
话媒堂
上官河
新民早报
汇闻
文艺评论
文汇文艺百家
文汇艺术
文汇经典重读
文汇建筑可阅读
文汇文艺评论
夜光杯
新民艺评
夜光杯朋友圈
十日谈
晨读
夜读
封面人物
纪实
国家艺术
金色池塘
为一个人逛一座城
夜光杯美文课
在读
文学报
新批评
文学现场
世界文学
朝花
朝花时文
笔会
笔会
读书
上书房
文汇读书
书人茶话
新声
新民新音频
听早报
上海闲话
品牌
大区势
企示录
一起来
金融圈
车天下
大健康
文创+
文汇潮
品牌汇
都事汇
教育汇
健康汇
科技汇
文旅在线
山海汇
体坛纵横
文化视界
生活汇
新民汇
新民亲选
万象
援疆风采
喀什风情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媒体聚焦 | 云南彝良县:为群众铺就就业增收路
转自:
上海合作交流
2025-02-20 18:22:01
“因为要照顾家庭,不得已从深圳返乡,在人社部门和镇村干部的动员和帮助下,我来到巴食川珍务工,现在月收入4000元左右。”谈起自己为什么要从深圳返乡务工,正在彝良巴食川珍车间忙碌的吴真清笑着说,“在这里上班,我不仅能照顾到家庭,还有一份满意的收入,非常感谢政府。”
地处乌蒙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总人口63.19万人,农村劳动力31.86万人,常年县外转移就业达17.86万人。如何让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稳岗促就业
“突出抓好稳岗就业、技能培训、品牌打造,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规模化、技能化水平,全面提高群众收入。
”2024年初,彝良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彝良县委书记郑磊对稳岗就业促增收工作进行了部署。
“我以前务工的企业环境差、工资低,在就业服务工作站的帮助下,今年转到平湖广越服装厂上班,工作比较稳定,每月有7000元左右的工资。
”2024年5月14日,彝良县组织考察组赴浙江省走访企业用工情况时,在该服装厂务工的彝良县龙海镇龙海村村民夏宗娥高兴地说,“工作站的同志对我们很关心,有什么困难都及时帮我们解决,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
“哪里有就业,哪里就有服务。
”彝良县人社局局长罗正美介绍,为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近几年,该县先后在彝良群众务工较为集中的浙江、上海、广东、昆明等地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1个,设立驻外就业服务工作站6个,与省外15个重点地区和企业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全过程开展稳岗转岗、动态调岗、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权益保障等服务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县外务工群众稳定就业。
为让外出务工群众放心、留守妇女老人孩子安心,彝良县乡村组协同联动,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178个就业服务网格,选聘就业信息员165人,依托老年关爱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开展留守老人儿童关爱服务,千方百计解决务工群众后顾之忧。
“我们社区每月都要举办一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集体生日宴会,并根据大家的需要免费开通爱心视频连线。
”彝良县发界街道扬帆社区党委书记孟顺旺介绍,帮助在家老人、儿童与外出务工亲人视频见面交流,让他们彼此知晓双方情况,也成为社区例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同时还为留守妇女老人孩子解决困难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
”
彝良县2024年沪滇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
近年来,彝良县始终坚持将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盯时间节点和就业先机,采取底数摸排、岗位收集、宣传发动、集中输出、对接协作等16项系列行动,按“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的“四有”输出模式,高位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高质量转移就业,全县31.86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28.21万人,其中县外转移就业17.86万人。
全县13.86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2.61万人,2.45万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2.27万人,有劳动力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及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创业促就业
“多亏有了家乡的贷款支持,要不然我的公司可能已经倒闭了。
”在浙江省桐乡市经营建筑公司的彝良县奎香乡奎阳村村民迟焕查说。
2023年,迟焕查经营的励鹰建筑工程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之困。
彝良县驻浙就业服务工作站站长陈永安获悉后,主动对接彝良县金融部门,为其争取了彝良农业银行异地放贷3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渡过了难关。
“目前我的公司经营状况很好,非常感谢家乡党委、政府的帮助。
”迟焕查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彝良县龙海镇渔井村村民李文贵,在浙江从事水电安装行业相关工作,很快成为一名包工头,他在经营过程中同样也遇到过资金链断裂困难,当时团队47名务工群众面临失业,在获得40万元贷款资金后,公司扭亏为盈并不断发展。
据彝良县人社局就业中心主任罗孝全介绍,为促进群众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更多劳动力稳定就业,彝良县不断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在浙江嘉善、浙江桐乡、浙江平湖、上海松江、云南昆明等地挂牌建立创业服务工作站,大力实施“大众回引、万众创新”“创在乡村、振兴有我”等行动,积极打造产业兴、政策优、要素活的返乡创业就业平台,促进“劳务经济”向“归雁经济”转变。
同时充分发挥县、乡、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驻外创业服务站作用,建立县内人员和在外务工返乡创业意愿人员信息库,做好在外和返乡创业就业意愿收集、组织返乡企业家座谈、宣传讲解帮扶政策、发布建设家乡倡议书、组织返乡考察等,深入了解创业发展需求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和服务帮扶,鼓励外出务工带头人在外创业和返乡创业就业。
据统计,2024年彝良在县内和在彝良务工群众较为聚集的长三角地区开展宣传活动16次,发放各类贷款政策宣传手册1.24万份,为6018户农户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乡情贷、惠农E贷等贷款6.64亿元,回引返乡创业主体5067家,回引返乡创业就业12054人,促进686名务工群众在浙江等地创业发展并带动2.5万群众稳定就业。
增岗促就业
走进彝良县发界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巴食川珍帮扶车间,一条条竹笋深加工生产线正在繁忙作业
,百余名务工群众正忙着对鲜笋进行分拣、切片、包装。
“3年前从深圳打工回来后,我就一直在这里上班,随着技术越来越娴熟,月工资从1500多元涨到了4000多元。
”安置区搬迁群众周启荣说。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为解决部分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和返乡未就业问题,彝良县通过用好用活闲置资源、返乡创业带动、在建工程吸纳、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方法,开拓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增收。
近年来,彝良县依托天麻、竹子、花椒等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和引进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
2020年,引进的巴食川珍竹笋精深加工企业,就近吸纳就业240多人,2024年预计实现产值1.21亿元。
“我们通过‘建强平台、摸清底数、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就业帮扶’以及‘长期+短期’用工相结合方式,吸纳3.15万人就近就业。
”罗正美介绍,同时,该县坚持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帮扶车间发展壮大,落实入驻企业奖补政策,通过厂房租金减免、就业帮扶车间奖补、投资优惠等奖补措施,激发企业积极性。
目前,全县就业帮扶车间从15个增至35个,就近吸纳就业人员从1069人增至1714人;
大力实施‘市场培增’计划,加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支持力度,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
409户,吸纳2.49万人就近就业;
抢抓境内渝昆高铁、威彝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窗口期,引导返乡留乡劳动力参加工程项目建设,吸纳2.43万人就近就业;
整合人社、林草等部门资源,开发9859个乡村保洁、治安协管、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就业。
彝良县“彝良水电工”
劳
务品牌技能竞赛现场
如今的彝良,群众就业渠道越来越宽,就业增收的方式越来越多元,群众风貌焕然一新。
展望未来,彝良将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加强就业资源整合,为全县群众铺
就更宽广的致富路,谱写稳就业促增收惠民生的新篇章。
(作者系云南省昭通市彝
良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