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银行同业 > 文章详情

消保为民丨认清“零首付”购房背后的危害

转自:上海银行同业 2025-01-24 17:06:32

购房首付款是许多人买房的门槛之一。正因如此,所谓的“零首付”购房听上去很有吸引力。但这样的“好事”真的靠谱吗?本期消保小超人来和大家说说“零首付”购房背后的诸多风险。

【消保微课堂】

认清“零首付”购房背后的危害

近期,“零首付”购房现身房地产市场,一些购房者觉得机会来了,又开始蠢蠢欲动。然而“零首付”的背后,可能并非真的零首付,可能存在一些违法违规操作,包括通过虚假合同价格增加贷款金额、以经营贷、信用贷、装修贷、小额贷等方式获取资金,使得买房人实际承担更高的成本,陷入债务的旋涡,甚至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以高评高贷的方式办理贷款,

最终房财两空

张某通过某房产中介林某发布的广告了解到最近该房产中介推出了“零首付”购房模式。林某告知张某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与卖房者签订购买合同,且从银行进行贷款,银行审批多少贷款金额就付款多少金额,每月支付5000元的利息即可。心动的张某立刻选中了一套价值200万元的房屋。但因为首付款不够,经房产中介林某介绍将交易房屋评估提升到300万元,意图申请200万元的贷款覆盖首付款。银行放款后在后续跟踪检查中发现存在高评高贷的情形,要求张某提前偿还贷款。最终,无力偿还借款的张某被银行诉至法院,所购房产只能被拍卖或变卖用于归还银行欠款。

以虚构贷款材料的方式办理贷款,

最终构成骗取贷款罪

陈某向刘某介绍了某开放商近期推出“零首付”的购房政策,购房者只需要交纳3-5万元不等的定金、维修基金等相关费用就可购房。刘某认为该购房政策轻松划算,便通过中间人陈某购买了该开放商的房屋并交纳了部分定金。同时,在陈某的协助下,刘某与开放商签订了购房合同和借款协议。其中借款协议约定,购房者借款金额为8成的首付款。然而实际操作中,开放商并未实际将借款转给刘某,而是以“借款协议”为依据,制造刘某已足额缴纳首付款的假象向银行成功申请了贷款。所谓的“首付款”实际也是由陈某向小额贷款公司为刘某申请办理的,因此陈某从开放商渠道获取了15万元的中介佣金。后因刘某无力偿还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双方协商未果后报警处理。最终,陈某因违反监管部门相关规定,明知他人不符合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采取欺骗的方式骗取贷款人高额贷款,情节严重,构成骗取贷款罪。而刘某的房产也因无力归还高额欠款,被金融机构拍卖用于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漫画绘制:闵行支行 徐慧颖

从上述两则案例中,不难发现“零首付”购房看似减轻了购房者经济负担,实则并非真的“零首付”,背后的套路也不外乎以下几种模式:

01

'他方垫资'
通常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房地产中介机构预先垫付首付款,所谓的“零首付”只是变相将首付款进行“分期处理”,购房者需要在短期内向垫付资金方分期还款、支付利息与手续费等。

02

“高评高贷”
即房屋卖方、中介机构等联合购房者做高购房合同价格,向银行贷出更多的款项来覆盖首付款,购房者需支付中介服务费,承担更多税费。

03

“偷梁换柱”
即挪用其他种类贷款款项支付首付款。购房者向银行申请消费贷、装修贷等,或通过中介机构等将购房者“包装”成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所获贷款款项用于支付首付款、中介机构包装费用等,该过程往往伴随伪造虚假交易背景、账户流水等违规操作,造成贷款期限错配,存在倒贷接续风险。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温馨风险提示

一是“零首付”购房不可行,请警惕相关违法违规行为。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首付分期和变相首付垫资行为,明确严禁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零首付”购房套路可能涉嫌违法违规操作,请购房者警惕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零首付”购房不可信,请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办理贷款。“零首付”购房活动营造出缓解首付款压力的错觉,实际仍然需要购房者以不同形式负担首付款,同时还需承担首付款相关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大量额外支出,实际成本可能远超银行贷款利息,加剧购房者财务压力。请谨慎对待“零首付”购房宣传,充分考虑自身情况,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理性作出选择,避免陷入债务危机。

三是贷款挪用不可取,请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资金。银行机构发现借款人挪用贷款资金的,按照合同约定可采取要求借款人整改、提前归还贷款或下调贷款风险分类等相应措施进行管控,如借款人无法提前归还贷款的,将影响征信记录。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请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贷款条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资金。

钉铃铃~

恭喜您又多掌握一个

诈骗防范小tips~

以上便是今天消保微课堂的内容啦!“零首付”通常是卖房者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时的促销手段,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首付。因此,各位买房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认清“零首付”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套路,避免踩坑!

供稿: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我们提供上海银行业的资讯,与TA共同成长。这里是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微信平台

欢迎赐稿:editor@shbanking.cn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银行资讯

长三角微信矩阵

江苏省银行业协会

浙江省银行业协会

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宁波市银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