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紧扣“优质均衡”“融合育人”两大重点,聚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全面建设“理念领先、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办学先进”的教育强区,使教育事业成为金山“两区一堡”发展战略落实、“三个金山”建设、“上海湾区”城市品牌打造的重要支撑。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金山学子倍感幸福
近年来,金山教育敢于攻坚探索,深化综合改革,大力推进“5+2+1”示范性项目实践研究,深入开展“三全育人”、体教融合、文教结合、医教结合、队伍建设、劳动教育等领域改革,同时率先开展区域“五育融合”探索实践,全面提升区域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在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金山区深入开展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不断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加大政府保障力度,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校际均衡,取得了明显成效。
金山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让课程改革更深入、让学习经历更丰富、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教育服务更优质”的总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学校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健全更具活力、更加优质、更为均衡的教育体系,推动金山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一所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学有优教”的新期盼。
一方面,金山区委、区政府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全区教育工作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以《金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引领,以《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为推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另一方面,编制《金山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4个。
此外,足额保障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逐年递增,逐步完善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发展,同时通过教育云桌面、综合评价数字化、学程数字化等项目投入,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有效推进区域义务教育数字化转型。
推进城乡一体,彰显内涵高位发展
“金山情”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作为全市先行试点区之一,金山区从2014年起开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并逐步形成区内“三学区七集团”整体布局。2023年8月,制定《金山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实施意见》,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有力推进“强校工程”。
以金山区海棠教育集团为例,集团内的三所学校——海棠小学、前京小学和钱圩小学在探索“小学劳动体验教育”时,三校形成科研共同体,以劳动教育的行动研究引领三所学校共同发展。它们共享文化理念,从“独秀”走向“齐放”,集团校之间既有形成共识的理念或相对统一的管理,又注重在研究中“融通”且保持相对独立,形成“和而不同”的教育特色;它们共通课程资源,从“散点”走向“集群”,集团校对劳动体验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和架构,改变了原先各自的特色课程呈散点分布、没有形成集团向心力的状况,并开发了基于“星天地”创意中心的“阶梯式”劳动体验课程;它们还共育师资队伍,从“驱动”走向“互动”,成立教育集团二大中心和八大工作室,形成了“四阶梯”和“四合作”的以提升科研能力为核心的教师共育体系。
在深度变革课程教学方面,金山区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提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通过变革教学组织方式,积极探索大单元、大任务、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开展研究式、项目化、合作式、综合化学习,深入推进初中分层走班教学。坚持科研引领,举办“让深度学习更易发生”等市、区级课题展示和交流活动,引领教与学方式变革。推进“金质阅读”项目,累计开展60多场专题活动,校园阅读氛围日趋浓厚,教师的阅读指导力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在提升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质量上持续发力。开展“作业再改进”行动,加强作业的设计指导研究。
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把阅读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学校通过数字设备,如数字图书馆、自助借阅机打造便捷阅读环境;精心布置校园软环境,设计了“童心号列车”长廊、班级阅读角,营造浓厚阅读氛围;还结合校园活动搭建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平台,通过制作阅读推荐卡、表演课本剧分享阅读成果。学校尤为关注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依托“快乐读书吧”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实施项目化学习助推全学科阅读项目落地。
干巷学校的课后服务卓有成效,赢得学生家长点赞。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高质量的课后教育实践路径,有效落实“双减”,使小学生作业不出校。学校在“作业再改进”行动中实施分层辅导、分科辅导、分组辅导。分层辅导要求教师在课后教育的时间段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作业中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并组织班中学有余力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分科辅导是在班中成立学科辅导小组,小组成员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居于班级前茅,并愿意帮助学困生解决对应学科的学习问题;分组辅导则是将班中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当组内成员遇到问题时,可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最终达成作业不带出校门的目标。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金山区还积极推进《金山区关于落实〈上海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工作清单(50项)》《金山区关于落实〈上海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负面清单(7项)》,深入推进质量评价。2022年上海市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上一轮评价结果相比,金山区多项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级评定指标也体现一定优势。
培育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师生在阅读
金山区着力推进五育融合“金山实践”,制定《金山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五育融合”的实施意见》《金山区“五育融合”发展行动纲要》,破解“五育融合”实践难题;建立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团队、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校和教师四“轴”联动机制;打破学校、家庭、社会边界,建立新型“五育”协同平台。
在金山区亭林小学,“ 协同”视域下的家校社共育机制就通过强化整体顶层设计、保障分工等工作实践,初步形成家校社“协同”“互补”“共进”的思考与行动。学校划定育人“同心圆”,唤醒各育人主体的教育责任,激发协同育人的整体活力;梳理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基本要求,遴选特色家庭教育实践小基地,绘制镇域家庭教育实践基地版图,编制《亭林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架构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和实践指导三大课程群;以“五心家长”为目标,构建“四会”家长课程体系,建构“ 爸爸(妈妈)+班主任”参与教育的践行路径,促进育人实践性。
与此同时,金山区还推进思政一体化,筑牢育人根基。推进《金山区“大思政课”行动计划》,开展“鑫课堂”思政领航行动,发布“鑫课堂”思政资源库,挖掘、整合思政课程147门、基地168个;擦亮“金山情”主题教育品牌,开发《行走的上海湾区》等微课程,形成“门类众多、学段贯通、品牌凸显”的育人特色。
金山区体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科艺教育形成特色发展,产学融合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推进“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校外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每年举行5万余学生的全员体质监测,出具《全区学生体质监测报告》《一校一报告》,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提供依据。制定实施《金山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十四五”培养计划》,成立金山光启创新学院,设计和实施创新培育项目课程400余门;搭建机器人联盟等7个科创教育平台,建设10个专用科技场馆、实验室,建立42个基地校(园),创建3个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推进乐高进校园、人工智能进课堂,编写开发10多门课程,设计11个线上“云上实景课堂”。推进《金山区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行动方案》,开发劳动教育实践课程24个;每学年面向五年级、七年级以及初中全学段学生开展研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劳动周、寒暑假期间开展“中华小当家”“劳动小达人”等系列家庭劳动教育;与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开发固定的劳动场和相应的特色课程,开展日常生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