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和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好儿童画报》杂志承办的2024“小百花儿童文学奖”作品征集活动颁奖典礼暨“儿童文学与情感教育”微论坛在上海国际童书展期间举行。
小面,是游子的一抹乡愁,是朝九晚五打工人果腹的一份速食,对于周靖瑄来说,却是不一样的一份情感。
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的周靖瑄出生在上海、成长在上海,“我妈妈是重庆人,也带我去过重庆,那里有与上海不同的饮食、山水、风俗,我对重庆也产生了故乡情结。我以这碗面为纽带,链接父辈的故乡和我的故乡,让大家从我的文字里看到沪渝两地人民的热情和坚韧的力量。”
去年,周靖瑄一篇以重庆为背景的作文获得了2023“小百花儿童文学奖”青少年组三等奖,此次再接再厉,凭借《最是那一碗故乡的小面》获得了2024“小百花儿童文学奖”青少年组一等奖。
据了解,“小百花儿童文学奖”是上海第一个儿童文学奖项,每年举办一次,面向青少年和成人同时征稿,鼓励青少年积极观察、感悟生活、开展文学创作。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学生表演情景剧《蓬蓬莱莱真爱粮食》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仲立新表示,“小百花儿童文学奖”自创办以来,便承载着对儿童文学的美好期许和对少年学子的深情厚望,“在评选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更注重其传递的价值观和情感共鸣。希望通过这样的评选,能够发掘出更多有潜质的儿童文学作者,激励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为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那是一个明媚的午后,我坐在图书馆进行创作,看着窗外葱郁的大树和树上跳来蹦去的小松鼠,我的脑海里闪现出‘小葫芦’三个字。我要写一个‘小葫芦’的故事,写一个不一样的‘小葫芦’。”获得2024小百花儿童文学奖的李真,说起了自己的创作灵感。
曾经做过小学老师的李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每年秋天的开学季都会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踏入校园,开启崭新的生活。面对陌生的环境,如何结交新朋友?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我在构思作品的时候,这个‘小葫芦’摇身一变,成为小兔用来装心事的葫芦、收获友谊的葫芦。”《小兔杰茜的小葫芦》发表在《好儿童画报》9月刊上。
今年,“小百花儿童文学奖”成人组的作品更多关注青少年情感需求,主题涉及自我的认同、爱的分享、勇敢面对挫折等。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李学斌表示,儿童文学应成为孩子们的情感驿站、“心灵氧吧”,成为少年儿童生命教育的优质资源,“天空、大地、森林、草原、动物、植物……一切生命元素、生命构成都能在儿童文学中找到位置,并闪闪发光,我们应该把更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入孩子的阅读视野。”
儿童文学在儿童情感教育中起怎样的作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士强表示,家长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扣好心灵的第一颗纽扣也非常重要,“选好书、读好书,让孩子成为儿童文学的受益者,在阅读中与主人公共鸣。儿童文学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健康、完满的情感和人格。”
《好儿童画报》主编姜丽军表示,无论是儿童教育者、儿童文学传播者还是儿童文学创作者,都应该通过作品让孩子看到、感受到世界的美。热爱这个世界的他们在面对竞争、压力时,能够喜欢独一无二的自己,接纳自己。
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理事、儿童文学作家谢倩霓,也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妈妈,她表示,创作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成人作者需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展现,而不是用简单的语言直接灌输。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有一个“魔法小书店”课程,该校杨雯缘老师表示,学生在创作中通过丰富的情感、细腻的观察以及真实的表达展现出对阅读和创作的热情,他们的内心情感是丰满而充盈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去正确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上海市大同幼儿园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该园陈斐然老师表示,幼儿园在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为尊重幼儿的年龄认知序,以“我-同伴-家人-集体-社会-国家”同心圆扩散的方式,爱自己、爱他人、爱城市、爱国家,增进幼儿对祖国的理解和情感联结。
据了解,2024“小百花儿童文学奖”作品征集活动分成人组和青少年组两个部分。在海量参赛作品中,成人组共评选出20个小百花儿童文学奖,30个小百花儿童文学入围奖;青少年组共评选出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佳作奖60个,学校优秀组织奖20个。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吉林、陕西、广东、浙江等全国16个省份的大小文学爱好者的来稿,童话、小说、寓言、诗歌、散文各类文体都有涉及。
文字:曹轶姗
摄影:谈乐达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