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9分钟生成6万字剧本,AIGC能否延续微短剧的爆火之势?

转自:交汇点 2024-11-17 20:49:28

AIGC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生产方式。当爆火的微短剧遇上AI,能否碰撞出更多火花?11月16日,第六届紫金文化产业论坛暨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论坛围绕文化的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行深入交流。

用AI撰写剧本、写分镜头脚本、创作视频……当前,AI已经在逐渐重塑影视创作生态。人们如何拥抱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成都影视硅谷国家超高清基地主任王家福认为,首先要打破传统“狼来了”的认知。人工智能并不可怕,云计算、大数据在多年前催生了很多领域的变革,而AI也开始在很多领域开始大量使用,对于影视和文学艺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爆热的微短剧市场势不可挡。王家福说,平台智能推送、剧本AI编创、光影技术创新等背景下,川传影视硅谷过去十年才摄制创作一百多不到两百集,最近两三年就参与主创影视剧数十部,而目前更是不到一年已经推出上千集微短剧,其中原创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更是全网数以十亿计地广为传播。

微短剧的爆火,是偶然吗?在优酷执行总编辑李德顺看来,微短剧产品是技术驱动下,内容产业的一种新的文化业态,是影视和短视频融合之后的变种。微短剧从刚开始大家看好的新风口,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新赛道、新产业,背后有其产业发展的必然逻辑。2023年,微短剧市场较2022年增长267.65%,每天新增10部以上,其用户规模已经占整体网民的52.4%,18—30岁的年轻观众超过三分之二。

“每天一刷微短剧就停不下来!”这是不少人最明显的体验。李德顺分析,数字化催生的海量网络文学和大量网文IP奠定了内容基础,为网文视频化和网络IP规模化改编创造了条件。不到3分钟一集的微短剧,更符合用户碎片化的内容观看需求,短视频消费带来的即时满足,在替代延迟满足。当然,随着AI技术的辅助功能和技术驱动,将给微短剧行业带来更大的动能。

未来,AI能否解放编剧双手,自动生成更高质量的剧本?北京大学影视学系主任邱章红教授正在进行大模型赋能影视剧本的写作研究。在研发的全新一代智能微短剧自动写作平台上,9分钟之内,生成了40集的6万字左右的剧本,能够承担职业编剧的80%以上的工作。

然而,职业编剧使用AI辅助之后面临的挑战则是剧本修改优化。在剧本里面带有大量的想象空间,而如今的大模型,通过素材生成的剧本还较为粗浅,缺乏人类的想象空间,当前AI在影视剧文本创作中面临的关键挑战是无法解决“成长性”问题。

“大模型并不具备真正的情绪逻辑推理能力。”邱章红认为,影视剧强调的是情理之内、意料之外,以因果关系为基础,靠众多悬念、突变、谜题带来转折。尤其是对于微短剧来说,人们看重的并非数理逻辑,而是其提供的情绪价值,这也就给AI带来更多挑战。大型语言模型因无法与其学习环境进行交互,既难以真正理解剧本内核,也缺乏情绪逻辑推理能力与遗忘机制,从而在创作中存在重大局限性。

在南京,文化产业也逐渐融入城市肌理。南京市鼓楼区副区长伏进进介绍,近年来,鼓楼区抢抓中心城区“再中心化”发展机遇,坚持“1+2+3”的产业体系导向,坚持“科创+文创”“园区+景区”的工作路径,将全域美丽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致力成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示范窗口。

据悉,紫金文化产业论坛暨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已连续举办六届,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通过两天的交流和研讨,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新业态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也为下一阶段深化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