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浦区朱家角虎纹蛙等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介绍,经过多年努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的重新引入和扩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栖息地内准备越冬的虎纹蛙个体达到约200只,如果能够顺利越冬,将成为未来上海虎纹蛙野生种群不断壮大的“火种”。
虎纹蛙,是无尾目叉舌蛙科虎纹蛙属蛙类,是蛙界的“大块头”,成年个体体长可达12厘米,体重接近半斤。21世纪前,虎纹蛙还广泛分布在青浦、嘉定、宝山、松江、浦东等地,但此后数量锐减。
“虎纹蛙的重新引入和扩繁,并不是引入一批虎纹蛙放在栖息地里那么简单。”上海自然博物馆生态学博士谢汉宾表示,生境的“修旧如旧”是关键——在修复生境时,要尽可能还原以前上海本地野生虎纹蛙的栖息环境,既要有它们祖先熟悉的稻田和池塘,还要有蟋蟀、蝗虫、蝶蛾、蚯蚓、螺、小鱼等本土生物作为食源。
此外,为了防止栖息地内的虎纹蛙外逃或遭到白鹭的捕食,栖息地在边界和虎纹蛙密集分布区域加装了防护网,还有专人巡视。
谢汉宾坦言,目前约200只虎纹蛙“幸存”,已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比如,资料显示,虎纹蛙每次可产卵700粒到2000粒,人工养殖环境下可达4000粒以上,在栖息地内,虎纹蛙每次的产卵量平均只有约200粒,“说明我们修复的生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还要继续减少人为的影响,因为野生虎纹蛙抗干扰能力差,在喧闹的环境下很难抱对、产卵,甚至连饭也不想吃。”
虎纹蛙在青浦及无斑雨蛙在奉贤能够顺利繁衍生息,将有助于止住上海蛙类近年来不断减少的颓势,还能为有机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上海城市荒野工作室引入蝌蚪后养大的无斑雨蛙,目前已成功繁育300多只。受访者供图图片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作者:陈玺撼
来源: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
编辑:乔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