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害怕”,本质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不够。
—— 淞南镇信访办主任 曹达锋
2022年春天,曹达锋遇到一位非常特殊的信访人。
“初见他就非常焦虑,总是怀疑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咬人的虫子,咬了以后老是恢复不了。所以他就到处跑,去北京反映这个情况。”
71岁的信访人老瞿被诊断为精神分裂未分化型1级残疾。被驻京办遣送回户籍地上海后,女儿又以爸妈很早离婚而随母亲为由,拒绝配合对其父亲的监护。拥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却无自控能力,如何妥善安置瞿老伯成为了一个大难题——根据病情诊断,最佳方案是能够将他送至本地精神卫生中心予以治疗,但一开始,曹达峰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他不愿意与我交流,也不愿意听从我们的安排。这也是我转业以来第一次碰到这么棘手的事。”看着倔强而无助的老瞿,曹达锋焦急又心疼,他主动靠前做工作,没有任何嫌弃,以一个子女的身份一点点贴近、感动着他。
“当时我们请示了镇领导以后,先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开了一个标间。我怕他跑,我让他睡里床我睡外床,总是等他睡着了以后我才把手机关掉。我发现他的短裤好久没换了,于是赶紧去买了短裤给他替换,换下来的短裤我想及时洗掉,他拒绝了,我说没事儿,举手之劳。”
细微之处见真情。通过三天形影不离的相处和不断的感情交流,老瞿慢慢放下了疑心和焦虑,终于答应一起到区精神卫生中心去接受治疗。
“在接受治疗的半年里,我也时常去看他,给他送牛奶、买换季的衣服。他说想抽烟, 我买了包烟给他带去,叮嘱护士分时间段给他,不能放在他身边防止走火。通过合理治疗,他也认清了所谓的虫子不是真正的虫子,而是他脑子里臆想的虫子。”曹达锋说。
半年后,瞿老伯康复出院,曹达锋亲自陪同,送他返回家乡,重归正常生活,并叮嘱所在小区的居委干部要特别关注老瞿的身心健康。
事后有人问曹达锋,和一位精神病患者同吃同住,心里就不怕吗?曹达锋坚定地说,自己是一名军人,敌人都不怕,还怕人民群众?“人与人之间的害怕,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不够,心的距离拉近了,相互之间就会产生信任,也就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我们在跟信访人接触的时候,我首先做到的是耐心倾听,做笔记,不做表态。因为信访工作是一个窗口,它最重要的就是要听到人民群众心中的一些语言。”
做好工作,除了要有温暖柔软的内心,还要有敢于碰硬的胆识。
2009年12月转业到宝山工作,历任区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工商副所长、淞南镇信访办主任至今,曹达锋身先士卒,始终葆有军人本色。特别是在镇“五违四必、三合一”整治工作中,他担任镇整治组副组长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了对群众举报的一批地下食品加工窝点进行整治取证,凌晨三四点,他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进行点对点暗查排访,寻找违法线索并取得关键证据。
两年里,全镇共消除、取缔无证无照等违法经营450多户,时常行走在危险的边缘,曹达锋却不怕碰硬,不惧邪恶。
“因为随时有可能端掉人家饭碗,证扣掉食品也销毁,得罪的人确实挺多的。有一次案件涉案金额较大,查缴物资较多,涉案人就尾随我到家门口,威胁我没饭吃了。我担心的不是我自己,而是老婆孩子,我就让家人别出门,自己走下楼,与他们直面交流,辨法讲理,彻底让他们从心里服气。”
5年多来,在曹达锋的带领下,淞南镇信访办共接待处理来电、来信、网信2700多件,接待来访群众120多批次1300多人次。做出了100%按时接待交办,100%按时受理告知,100%按时办结答复的优秀答卷。
他时常一人挑灯夜战,有时便直接睡在办公室,使得淞南镇年报公示率始终处于全市领先。他也致力搭建志愿者团队,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对家门口信访工作体系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干信访工作‘很减肥’,工作五年,我瘦了十斤”,曹达锋笑着说,“家里人有时很担心我,会劝我:工作干不完的,不要这么拼命。但是我始终没有办法放弃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做人民的贴心人,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有人接、第一时间有人办,时刻把人民的诉求、人民的满意度摆在第一位。”
曹达锋,1968年6月出生,江苏如东人,1986年10月入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2009年12月退役转业至宝山,历任工商宝山分局办公室副主任、淞南工商所副所长,现任淞南镇信访办主任。曾荣获三等功2次、东海舰队“先进个人”2次、2023年度区“最美退役军人”、第六届宝山区“平安英雄”。
编辑:潘乔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