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2024“种地故事”,愿用心耕耘的人都有收获

转自:交汇点 2024-11-15 18:33:30

连片的稻田稻浪翻滚,金黄的稻谷挂满枝头,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忙碌……立冬已过,晚稻最后的收割紧锣密鼓,耕耘有时,收获可期。

皖东全椒,农人徐之田种下9600亩景观苗木,榉、桕、槭、梅、枫、樱溢彩于天地,通过短视频的镜头,将浓烈的秋色和飒爽的秋韵传递到更多人的心间。

秋收。来源:视觉中国

“年龄到了,种地基因就觉醒了”,热爱土地始终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情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与土地亲密接触,而土地所给予人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也有别样的美学体验与感受,更有众多弥足珍贵的心灵顿悟和精神砥砺。秋收冬藏,岁末将至,细数这一年“种地”的故事,在一个个充满“泥土味”的瞬间抵达内心的感动。

“工作日上班,休息日种地”,成为2024年的流行和时尚。可能在社区边角地,可能在自家小院,甚至用上了阳台花盆……“安心种田”,是现代人给出的生活答案。时代演变之下,种植已经从生存需求变成了一种精神满足,一种与土地重新“连接”的乐趣。

这乐趣,可能是用双手去播种、耕作,辛苦伺候农作物几个月,等待丰收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可能是走出室内,侍弄花草,大自然的颜色、气味,田园生活的治愈想象,都能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增添几分慰藉。或者仅仅是对阳台花盆的默默关注,看到蒜薹发芽、韭菜拔节,便陶然欣喜,在片刻的宁静和放松中找回生活真实的触感。

选择种地并非对生活的逃离,更多的是乐趣,是热爱,是希望每一片土壤都生机勃勃。2024年,“新农人”的队伍愈发壮大,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殊为可喜的变化。怀揣对土地的眷念和梦想,人们回到乡村、“向下”扎根,而这个信息化和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也让他们愈发有底气和勇气:无人机“飞手”、乡村CEO、电商达人、民宿管家……土地成了创新和潜力汇聚的前沿阵地,大可“脚踏实地”去追梦。

扬州宝应,“95后”新农人王雨森,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耕耘土地,也是耕耘自己的内心,围观“种田”,泥土地里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在现代人的心底激起回响。前几年恋爱综艺节目流行的时候,恐怕没人会想到,有朝一日“种地”会成就一款现象级综艺节目。以农耕生活为主题的综艺节目《种地吧》,从名不见经传到百万粉丝,播放量达4.9亿次,平均每集播放量1000万次。2024年节目第二季播出,开播首日就登上多个数据榜单TOP1。

粉丝们说,和其他综艺不同的是,这场田园真人秀只有“真人”没有“秀”,沾泥带露的真实是吸引观众入坑的关键。试图在娱乐圈崭露头角,但没有机会或没有抓住机会的十个年轻人到农村“再就业”,每天在田里认真劳动,满身都是泥土。身为“爱豆”,面对的日常毫无风花雪月可言,是30吨有机肥,是100多亩小麦地,养鸡、养鸭、放羊,开挖掘机、拖拉机、收割机,在温度低至零下的冬天泡在水里通沟……虽然辛苦,但成员们觉得非常值:在娱乐圈沉浮辗转、每天稀里糊涂做了很多事情,依然找不到方向和结果,在田地里的每一分耕耘,却都有确切的收获:“12月份干的事情,1、2月份就有了结果,这种感觉是很舒服的,不会觉得很焦虑或者很不安。”

随着“种地”一起进入大众视野的农民言行、农事劳动、生活观念,拓宽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像农民一样思考,把自己的人生当成一场耕种。比如,不去责怪庄稼长得太慢,也耐心地允许自己慢慢成长。为庄稼选择最合适的土壤,也找到合适自己的环境。勤灌溉,善施肥,对人的自身而言,就是不断吸收知识,进行自我滋养。庄稼会面临丰收和旱季,无法控制突发的灾害,人生同样如此,唯一能做的是做好准备,不过度焦虑,尽己所能。

选择土地,是因为土地不会辜负辛勤和汗水,这是农耕民族代代相传的智慧。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地球,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月壤能种菜吗?”迅速升至各大社交平台热搜。虽然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不能种菜,但“去月球种地”这一朴实而浪漫的想象,毫无疑问精准击中了中国人刻入DNA的“种菜需求”。

回望历史,中国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想方设法把土地变成良田:郑国渠,滋养八百里秦川;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泛滥的黄河中下游变成粮仓,云梦泽化作鱼米之乡,瘴气密布的吴越之地,是如今物产丰饶的江南水乡……农耕文明“祖传技能”,带来勤劳智慧、实干创造、艰苦奋斗,成为一个民族的“种族天赋”。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去西双版纳,过个冬天。”河南安阳的一位务农阿姨,今年60多岁。在最近的一场与作家大冰的直播连线中,她说自己有一辆电动三轮车,虽然积蓄不多,但想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质朴而纯真,勇敢而浪漫,像诗一样的九个字戳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这个大千世界,我们也许渺小得像一粒麦芒,梦却可以做得分外浩荡。怀着对远方的无限向往,无法忘却的,是对脚下土地的责任和许诺。

2006年,来自青海山区的少年高占喜参加纪实节目《变形计》,和一位城市同龄人“交换人生”,有机会去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优越生活。但当得知父亲不小心摔断了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家干农活,一句“我的麦子熟了”让无数陌生人动容。如果说14岁的高占喜对土地的牵挂,是令我们感动的坚韧和决心,那么“麦子阿姨”让我们看到,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等待发芽,破土,经历阳光抚慰,风的吹拂,雨的洗礼,等来收获累累。每一个心怀希望的人,就像是一粒种子,早日种好属于自己的“麦子”,去往心中的“南方”。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