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经信委 > 文章详情

上海再创全球纪录,外高桥造船率先“破亿”意味着什么?

转自:上海经信委 2024-11-15 14:50:56

11月14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向荷兰船东交付一艘230万桶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随着这艘船的交付,中国造船业迎来新里程碑——外高桥造船成立25年来累计完工交付579艘(座)船舶和海工平台,共计1.2587亿载重吨,成为我国第一家完工总量突破1亿载重吨的船企。

中国已取代日韩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单家船厂“破亿”似乎理所当然。但如果仔细分析“破亿”背后的船型构成,以及“破亿”的速度,一部国际贸易发展史和中国造船业由“大”向“强”的发展史将展现在眼前。

外高桥造船建造的全球首制230万桶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

向市场

外高桥造船率先“破亿”,得益于货船造得多。

以载重吨计的造船完工量是全球公认的三大造船指标之一。载重吨不是指船本身的吨位,而是指船满载时能装载的货物总量。比如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总吨位为13.55万总吨,但以载重吨计仅约1万载重吨。此外,海上钻井平台等海工装备因为不装载货物,也不计算载重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但初期主要是进口大宗商品,出口的货物附加值也不高,因此主要靠散货船运输。贸易量飞速提升,引来国内外船东纷纷下单,散货船也越造越大。

建设外高桥造船的提出时间是1989年,开工建设则是十年后的1999年。当时,江南造船等上海其他船企位于黄浦江上,难造大船,迫切需要在长江口建一个新船厂。

外高桥造船按现代船厂的规划建造,全面学习了日韩的现代化造船理念,起点高,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在船厂建成后的头10年里,外高桥造船首次在国内实现批量建造交付18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并将其打造成中国船舶出口“第一品牌”,至今已累计交付300余艘。

如果只有散货船,那“破亿”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散货船技术难度低、载重吨大、建造速度快,在“冲量”上优势明显。但有趣的是,以散货船起家的外高桥造船,如今手持订单中,散货船比例极低,更多的是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海工平台、大型邮轮等经济技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2010年以来,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紧跟市场进行转型。”外高桥造船营销总监叶杰说。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和造船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散货船市场持续低迷。外高桥造船不断寻找新路,比如在海工产品上重点投入。同时,随着中国进出口产品的持续升级,集装箱船的需求崛起,外高桥造船也开始开拓集装箱船市场。

2015年,外高桥造船成功建造交付了3艘1.8万标准箱(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这是当时中国首次建造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随后公司又相继交付2万TEU、2.1万TEU超大型集装箱船,成为中国船企全面进入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的开路先锋。

外高桥造船建造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

向高端

单看载重吨占比,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贡献极小,但业内人士都知道,国产大型邮轮是外高桥造船乃至中国船舶集团的一号工程,在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正从造船大国转变为造船强国,船企产品不断向高端转型,大型邮轮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一艘大型邮轮约含2500万个零部件,是大飞机的10倍、高铁的50倍,单个零部件或许不难生产,但把它们集成组装在一起,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此,大型邮轮与航空母舰、液化天然气船并称为造船业三颗“皇冠明珠”,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和制造实力。

2023年11月4日,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外高桥造船研制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德国、意大利、法国、芬兰之后,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大邮轮只是外高桥诸多“第一”中的一个。2015年,外高桥造船打破日韩垄断,首次在国内成功建造超大型液化石油气体运输船;2018年,公司首次在全球成功建造超大型智能矿砂船;2022年,公司交付全球首艘20.9万吨纽卡斯尔型双燃料动力散货船,让散货船也有了更高附加值;2023年,公司摘得全球首批突破1万车位的超大型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

一个个高端船型的加入,让“破亿”成绩单有了更高的含金量,也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

外高桥造船建造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向效率

许多人也许会好奇,日韩船企在建造大型邮轮上都屡屡碰壁,甚至出现建造期间起火的事故,中国造船业作为后起之秀为何能成功?

答案在于数智赋能——为了完成大型邮轮这一巨系统工程,外高桥造船推出新一代智能造船云平台SWS TIME。

外高桥造船信息总监袁轶介绍,该平台集成设计、采购、物流、计划管理、完工管理等全流程生产管理信息,并实现千人千面的终端展示。每个船厂员工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自己当天、当周、当月要做的工作以及完成进度。

同样是为了建造大邮轮,外高桥造船还推出智能薄板车间、智能仓储立库等一批业内标杆工程,推动机器换人和物流管理的高效化。

数智化转型大幅提升了船厂的造船效率。今年来,外高桥造船7000TEU集装箱船每两周交付一艘,如同“下饺子”。

国产大型邮轮方面,外高桥造船总经理助理、大型邮轮项目建造总监陈剑威介绍,正在建造的国产大型邮轮2号船目前总建造进度已超过30%,其目标总建造工时较首艘减少20%。

用更高的效率造更好的船,正是因此,外高桥造船才能用25年便实现完工总量突破1亿载重吨,速度刷新世界纪录。

单家船厂完工量“破亿”背后,中国造船业已迎来新起点,不仅将三颗“皇冠明珠”全部收入囊中,而且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领先。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船企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外高桥造船也迎来了新起点——“未来我们将关注修正载重吨,该指标更能反映新造船的质量。”外高桥造船相关负责人说。

修正载重吨是在载重吨基础上考虑船舶建造的复杂度而算出的船舶度量单位。一般来说,干散货船换算系数较小,因为技术难度低。而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邮轮等船舶的换算系数较高。

这一指标的变化,反映的正是中国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的转变。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载自: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