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叶城县”
叶城县位于新疆喀什、和田和西藏阿里“两区三地”交汇处,因叶尔羌河而得名,意为“崖上之城”,是上海市宝山区对口支援地区。叶城县历史悠久,景色壮丽,物产丰富,有着“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叶尔羌河水奔流不息,滋养着当地生灵,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文化润疆……一批批上海宝山援建干部和人才,奔赴喀什叶城县,持续谱写着万里沪喀情。
上海援疆干部、上海市援疆前指叶城分指指挥长、挂职叶城县副书记的曹骏表示,自去年4月,作为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的他们抵达叶城县,成了这片广袤大地上新的耕耘者。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将上海的先进理念与喀什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用好每一笔援疆资金,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上海力量助力喀什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造福当地群众。
10月10日,叶城县昆仑国学书院成功开馆并举行揭牌仪式。该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国粹串联所有空间,将诸子百家、“君子六艺”“国风八雅”等分布其中,设置国学经典、书法绘画、茶道及民俗文化、国学体验等多元课程。
昆仑国学书院负责人阿丽亚(上图左)表示,学院开设的课程不仅受到当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更让当地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国学课程。
近年来,宝叶两地不断深化战略对话、发展联动,纵深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昆仑国学书院的建成投用是叶城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是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探索。今后叶城县将充分发挥昆仑国学书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的崇高使命,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叶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同时希望宝叶两地以国学书院为“文化纽带”,共同探索“文化润疆”新路径。
叶城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南道重镇,是“两区三地”交通集散地,享有“金果玉叶、铜铁之城”之美誉。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现有A级旅游景区10处,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游历叶城后,挥笔写下了“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的墨宝。
上海援疆干部、挂职叶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副局长邵舒浩表示,上海援疆干部不断完善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品牌效应更加凸显,旅游优势潜力有效释放,把游客的“口碑”转化为发展的“金碑”,坚定不移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高质量就业的惠民产业、促进高质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产业。
自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抵达叶城以来,援疆专家们接过上轮队员的接力棒,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援疆重任。
站在叶城县人民医院新建成的院区里,上海援疆干部、挂职叶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晓川(上图右)表示,自来到叶城,援疆医生们毫无保留地将先进理念、精湛技艺传授给叶城县当地医务人员,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医务人员与各族群众的信赖和称赞。
从输血式帮扶,逐渐转变成造血式帮扶,真正把先进的医疗技术留下来。叶城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阿布都热西提(上图)深有感触,上海医疗援疆的专家们一边努力克服水土不服,一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中。对医务人员,专家们倾囊相授,大家也从依靠援疆专家干、到积极参与一起干、再到主动要求自己干。
上海援疆医生、挂职叶城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的申燕华医生(上图左)通过自己在人民医院的工作情况,介绍了上海援疆医疗团队如何在完善医疗制度、规范医疗流程、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为提升当地医院的医疗质量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上海市宝山区不断加大教育援疆力度,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教育援疆工作,结合文化润疆、人才援疆等内容创新实施“组团式”教育援疆,把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叶城,为受援地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增加动力。
宝山区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领队戴敏(上图右)表示,“组团式”援疆,亮点就在于“团”,发挥组团优势是关键。面对整个教育援疆事业,宝叶教育集团充分发挥援疆教师优势,按照上海学校结对帮扶叶城学校、核心校示范引领成员校的原则和“1+2+N”的思路,为叶城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档升级助力。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走进叶城县伯西热克镇,当地石榴迎来了大丰收,红彤彤的大籽甜石榴挂满枝头,犹如灯笼般点缀着这片土地,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的希望。
伯西热克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巴哈古丽•阿布拉表示,当地产业发展,离不开援疆干部们的辛勤付出,他们深入温室大棚、田间地头、乡村车间等,积极察民情、问民需、解民忧,一心一意帮助群众树信心、搞产业、促团结。
为了促进石榴产业的大发展,叶城县在伯西热克镇等多个石榴主产区先后成立了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强石榴产、供、销、运、贮等各环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