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黄鱼肥,粮熟果硕。近日,沪派江南—千年圩田·画境水乡枫泾大米开市暨“上海农商银行杯”粽王争霸赛活动在金山区枫泾镇新元村举行。
在一垄垄金黄的稻田中,香甜的米香和浓郁的咖啡香扑面而来,不少游客聚集在摊位前,品味这一缕醇厚的米香,“与平时喝的咖啡不一样,口感很绵密,满满的都是丰收的味道。”游客王女士饶有兴致地在现场探索“枫泾大米”带来的新奇体验。
一粒大米香飘千家万户
收割、打谷、脱壳、筛选、碾米……现场,收割机、轧米机、爆米花机隆隆作响,让市民游客在自然风光中体验稻谷到米粒的神奇转变,感触一场粮食的溯源之旅。
现场,大米产业链的衍生展示,正映射着“枫泾大米”产业的发展与变迁。近年来,枫泾镇不断拓展大米产业加工规模和深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稻米加工销售为支撑、以米制品产业为拓展的,三产融合发展的稻米种植加工产业集群。
“这几年来,枫泾镇的状元糕、粽子、米糕成为风土美食中的‘名角’。” 枫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鲁磊表示,“目前枫泾粽子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亿元,从中走出的‘叶聚兴’‘糯王府’等品牌也从家庭作坊发展到投资建厂、产业化扩张。”
“只有赢得年轻人喜欢,主动拥抱新场景,才有新未来。”现场,“叶聚兴”品牌负责人陈勋表示,目前,“叶聚兴”粽子线上线下接单不断,远销至东北等地区。同时,陈勋也在开发新的米制糕点类产品,以此进一步打开市场。
为放大稻米的优势,枫泾镇正在打造“枫泾大米”,以绿色化为导向、以优质化为标准、以品牌化为目标,全面提升枫泾稻米产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新的消费趋势正不断催生新机遇。当下,从一粒米出发,枫泾镇正从全链布局、创新驱动、优化升级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转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粒种子收获满仓好粮
水稻要丰产,得从选好一粒种子开始。在当天的活动现场,上海枫泾农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推介了一种全新的水稻种植模式——再生稻。
再生稻是种一次、收获两茬的周年高效水稻种植模式,利用收割后的稻桩继续发苗长穗再收一季水稻,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成本投入。现场,上海枫泾农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农户们介绍再生稻的优势,“以‘香夏两优8773’品种为例,这个品种的水稻全生育期120.7天,粒长6.8毫米,长宽比4.1,平均亩产600公斤左右。
此外,为满足全镇米制食品企业的需求,在当天的推介现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也带来了加工专用粳型糯稻新品种“沪香糯1911”。作为一个丰产性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香糯品种,枫泾镇希望以此为契机,调优水稻种植结构,让糯米食品企业与农户之间实现订单种植,共享增值效益。
一片田野绘就一片丰光
作为金山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镇,今年,枫泾镇共播种秋粮3.6万亩左右。眼下又迎来收获季,金黄遍野、稻浪滚滚。
枫泾水稻有着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魏晋南北朝期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枫泾地区的先民已陆续掌握水稻和麦类种植技术。清程兼善《续修枫泾小志》载:枫泾地多小圩,四面皆水,形如荷叶,水脉西来,潮汐东至。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使枫泾具有生态宜居的特征。自古以来,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天然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
2023年6月,上海市规资局开展全市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调研,将新元村作为启动沪派江南试点的首发地。这里保留着上海最完整的棋盘状水系,保留了水围村、村包田的传统江南农业生产风貌,体现了悠久古时稻作文化。“这是农耕时代遗留至今非常珍贵的活标本。也是村民们向湖争田,与自然博弈,最后和谐相处的集中展现。” 新元村党总支书记沈伟峰说道,“种好地、收好粮,就是村民们最淳朴的心愿。”以这样的文化基底、朴实情怀孕育出的“枫泾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赢得了无数食客的喜爱。
近年来,枫泾镇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绿色水稻、优质水稻、绿色种植为抓手,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模式,推进绿色水稻认证和水稻绿色生产基地创建,提高水稻生产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发挥区域特色,做优做强优质稻米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底蕴深厚的乡村文化正是枫泾镇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底座。如何发挥这些资源的力量?枫泾镇副镇长尤利明表示:“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沪派江南等工作,不断在枫泾集聚起现代农业、乡村产业、田园观光、民宿群落,促进‘农文旅融合’在枫泾落地生根,从而有效承接乐高乐园的溢出效应。”
文:曹佳慧 朱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