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1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了一系列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整治措施,这无疑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注入了一剂“清醒剂”。幼儿园“小学化”是指过早地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模式引入幼儿园,这种做法既违背了幼儿成长规律,也体现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心态。
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被强加给幼儿,剥夺了他们通过游戏和探索来认识世界的机会。这不仅压制了幼儿的天性,还可能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从长远来看,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容易导致孩子在小学阶段产生学习倦怠,甚至厌学情绪,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教育部此次提出的举措包括加强幼儿园专业指导、规范保教行为、强化质量评估以及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等,旨在从根源上纠正这一乱象,保障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让幼儿园回归教育本真。
会上特别强调,引导幼儿园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事实上,游戏对幼儿而言并非单纯的娱乐,而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宝贵品质将为他们的一生奠定坚实基础。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观念与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家长端正心态。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与知识,有助于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理解幼儿成长规律与需求,从而更好地与幼儿园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幼儿阶段作为人生的重要奠基时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精心呵护与培育,让他们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育出具备创新精神、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