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武康大楼周边,橙黄橘绿落霞静美。五湖四海的打卡人群流连在淮海中路、武康路、天平路街角,体验好看好味的沿街小店,感受独特的街区气质。
在网红地标南向500米,步行不到10分钟,有一处宝藏空间刚刚上新。遛娃、休闲、美育体验,“获得感”满满,那就是位于徐汇区天平街道新里137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梧童喜阅”和新里大书房。
一楼社区食堂,老广早茶、本帮菜式应有尽有,“买汏烧”不用愁;入口“全岗通”提供184项民生政务服务;二楼新里大书房精心挑选书目,有文学经典、畅销佳作,也有天平区域底蕴深厚的人文过往,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阅读区、自习位插座、WiFi一应俱全,“梧童喜阅”还设有低幼阅读区,网罗世界各地经典绘本、名家译作。各类憨态可掬、创意益智的儿童设施让孩子们走出家门,收获社区里的喜悦。
一位带娃来玩的外婆表示:“刚刚发现这个好地方,来这里翻翻绘本、骑骑木马,还能交朋友,小朋友开心,大人也轻松。楼下还可以买点菜带回去,买了面包、点心第二天当早饭,真方便!”
一场针对亲子家庭参与的“诗词唱谈会”日前在新里137举行。城市孩子如何感受四季变化?老祖宗留下的节令传统有哪些讲究?用最简白的文字吟唱出的古典诗词美在哪儿?
从《诗经》的《秦风·蒹葭》到崔颢的《黄鹤楼》,从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到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再听一曲李叔同作词的童谣《秋柳》……聆听吟唱间,借诗人的一双慧眼,孩子们看到了别样的秋景秋色。家长们表示,这样的活动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也能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不止有唱,西岸美术馆“有趣的肖像”工作坊也被邀请到天平街道,带社区孩子们走进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世界,换个角度,重新认识生活里习以为常的物品。通过“解构”“重塑”“拼贴”,创造出自己的“肖像面具”。一位参与活动的妈妈表示:“家门口有这么高质量的艺术类免费活动,以后一定会多多关注。”
尽管开放才刚刚一个月,新里137已经邀请到不少名家做客社区。在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名篇品读会上,国家一级演员蔡金萍深情诵读,作家分享创作《风敲打着窗》《给母亲打电话》等经典篇目的心路历程,谈及写作背后的生活点滴。赵丽宏坦言:“文字是一种力量,它能在平凡日常中找到深刻的情感共鸣,让生活的每一瞬都充满意义。”作为天平“名家坊”成员的蔡金萍,经常来此开展梧桐美育圈儿友好阅读系列活动,讲述《国之瑰宝——宋庆龄的故事》《泰坦尼克号》等故事。
“这样充满诗意与真情的内容,我们还将邀请更多辖区内中小学生和孩子们来参与、共享。”天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里137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落成后,已有不少辖区内学校老师来参观、商量合作,有百年名校拿出珍贵的校史档案在这里分享,有老师探讨突破有限的校园空间,与社区共创优质内容。9月底开放以来,这里已经举办了八场针对不同年龄层亲子家庭的活动,“家校社联动,促进社区优质资源的有效融合,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成孩子们的‘美育第一站’”。
记者:曹香玉
编辑:叶芳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