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援外风采 | 上海退休教师让山里孩子看见更广阔天地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4-11-11 19:48:44

新学期伊始,一场特别的读书分享会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第三中学举行,主角是大山里的孩子们。

假期前,来自上海市静安区的援滇教师裴红将朋友捐赠的书籍发放给孩子们,犹如种下一粒粒种子,静静等待花开。开学后,她决定亲自打开“盲盒”。
“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五毛钱的愿望》。大家觉得五毛钱真的能买到愿望吗?”一位女生落落大方地在讲台上写下书名,不时地向台下的同学发问,台下的孩子们若有所思,瞬间安静了下来。
坐在讲台下的裴红向她投以温柔的目光,这正是她所希望看到的。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对于大山里的孩子而言,读书是他们了解世界最直接的路径。
当然,也有的孩子,在手机和游戏中度过了暑假。被叫上讲台时,他们或支支吾吾,或低头不语,不时还羞涩地傻笑。
对于这些孩子,裴红也并没有生气,而是温柔地鼓励他们。毕竟,每一颗种子的花期不一定相同,它们需要的是精心灌溉、耐心等待。
唤醒每一颗“种子”
分享会当天,正是裴红执教生涯中的第40个教师节。2021年,结束了新疆支教,退休后的她作为志愿者跟随丈夫到云南文山。
当丈夫援滇结束返回上海后,裴红决定留下来,并从教育志愿者正式转为上海静安区援滇教师。今年援滇期满后,她又申请了延期一年。
“我觉得可以为这里的孩子多做一些事情。”裴红道出了选择留下来的初衷。当同龄人正在享受退休生活,她却在西南边陲的三尺讲台上找到了另一番乐趣。

裴红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

原324班是裴红曾经去得最多的班级,这是一个初中入学时数学平均分只有个位数的班级,让老师们头疼不已。暑期读书分享会上,那些不知所措、支支吾吾的孩子大多来自这个班级。新学期,学校决定把原324班拆散,分散到不同班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的成绩能有所提升。
与以往接触到的孩子不同,裴红发现,这些孩子的眼神是涣散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是长期惰于学习形成的。“他们看似对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内心充满了自卑。”出于对世俗眼中“后进生”的好奇,更源于对孩子们的爱,裴红希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努力探寻这背后的原因。她始终相信,他们只是尚未被唤醒的“种子”。
“裴老师喜欢和我们分享她去过的地方,让我们也很向往。”“她的声音很温柔,她的课我们也能听得进去。”这些原324班的同学,大多从小被贴上调皮、不爱学习的标签。父母忙于生计,并没有太多时间严加管教。他们从身边人眼中,也能敏锐地捕捉到自己不大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加之上课听不懂,孩子们很难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进而沉迷于玩乐,在“后进”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发下去的书籍,能让一个孩子看进去,在心里激起浪花,那么这件事就做得值得;同样,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世界讲给孩子们听,能让他们心生向往,进而想去探索,这样的分享就充满意义。”这份笃定让裴红面对孩子们有了更多耐心,也更乐于和他们沟通。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在山区,像324班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在裴红看来,短暂的支教或许不足以让孩子们“逆袭”,但如果能唤醒他们的内驱力,孩子们的未来或许会有所不同。
在支教过程中,裴红发现,需要提升的还有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我们这边的教育方式还是相对陈旧,一些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山区老师并不缺乏热情,却苦于没有太多外出学习的机会,难以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上公开课时,会请裴老师来指导。她总是有求必应,帮我们反复磨课。”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初中数学老师吴选环至今还记得,初次听裴老师的公开课,台下坐满了来自各个乡镇的数学老师。一堂课结束,老师们感叹:原来数学课还能这么上。
多年来,无论是城区还是偏远山区的学校,都能看到裴红的身影。面对有需求的老师,裴红从不吝啬将她40年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
“我们开展组团式服务,就是希望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让这里的老师能培养出千千万万优秀的孩子,提升文山整体教育水平。”随着一粒粒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壤上,裴红的心愿正慢慢变成现实。
得益于裴红牵线搭桥,更多来自上海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文山。“王启松学习法工作室”落地文山市一中后,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接触前沿的教育理念;上海壹生友的心理专家团队,润物无声地将心理健康意识根植于老师和孩子心中;上海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丰富孩子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静待,破土绽放
三尺讲台之外,裴红也希望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孩子们。在裴红文山的家中,沙发、靠垫、餐桌布甚至自己穿的衣服,都是来文山之后自己学习扎染、亲手制作而成的。
扎染、蜡染、拓染、手工编织毛线玩偶……课余时间,裴红将自己的爱好也带到乡村学校,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裴红带孩子们做拓染、编织毛线玩偶

中秋前夕,裴红身着当地彝族服装,来到喜古乡中心学校。和往常下乡一样,裴红身后背着当地人用的背篓。月饼、书籍、拓染工具……一只小小的背篓里装的全是孩子们的期待。
“孩子们,今天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月饼。谁能告诉我,一个月饼怎么切才能让所有同学每人都分到?”课堂上,数学老师裴红不忘给孩子们出题。一年级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抢答,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讲台,直到分到香甜软糯的月饼,小朋友们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座位,吃完还不忘嘬手指。
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陪伴,他们的业余时间多与手机为伴。课堂上,孩子们和裴老师一起分享刚刚过去的暑假经历:有的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父母,有的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看了看,有的去了儿童乐园,也有的和爷爷奶奶在家,在山野里玩了一个暑假。

裴老师听孩子们分享假期生活

下午,裴老师如约带孩子们做起了拓染。大家摘来树叶和野花,以布为纸,将四季装入画作中。“孩子们在玩中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团队合作精神、选择辨别的能力,包括美学鉴赏能力。”在裴红看来,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山里的孩子们也给裴红取了个名字:裴裴——希望裴老师能多陪一陪他们。
相比低龄段的小朋友,这里的大孩子们更多需要的是人生的指引。“为什么我读书总是缺乏自主性?“我喜欢游戏,将来能作为职业吗?”……当山里的大孩子们向裴红诉说着自己的困惑,她总是温声细语分享自己看到的世界,引导孩子们大步向前,追寻年少的梦。

裴红鼓励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理想

一堂“聊天课”即将结束,裴红决定把自己曾经为原324班写的一首诗——《我不相信》送给孩子们。

我不相信 有谁愿意在黑暗中久留

我不相信 有谁愿意在无知中陶醉……

我不相信 今天的你们

早早就被下了定义

我只愿意看见 你们眼中的光

手里的世界

无边无际 永远怀着希望

你们是未来 是明天

明天终究来临 未来永远向前

在一片琅琅书声中,裴红的声音温柔有力,足以穿透人心,让孩子们相信,山的那边有无垠的旷野,每一颗向阳生长的种子,终将迎来绽放的时刻。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