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科技赋能、种源创新、循环发展,宝山这家企业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转自:上海宝山 2024-11-11 17:32:35

“一荤一素一菇”,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用菌逐渐从餐桌配角升级为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健康搭配,产业也随之发展。在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有这样一家企业正以科技农业、种源农业和循环农业为三大核心驱动力,持续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逐步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佼佼者。

上海永大菌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在宝山罗店镇天平村建设产业集群项目,同时积极探索开发水稻秸秆生产菌包技术,实现食用菌生产原料本地化就地取材,每年可产菌菇万吨以上,让其所在天平村连连上榜全国“一村一品”亿元村名单。

积极拥抱新技术 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走进永大菌业的现代化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菌菇培养架映入眼帘。在这里,先进的制包、接菌、养菌设备正忙碌地运转着。通过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控制系统,永大菌业能够实时监控并调节菌菇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光照,确保每一朵菌菇都能在最佳条件下茁壮成长。

食用菌的生长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都有一定要求,在夏天高温、冬天寒冷季节,传统种植模式无法满足食用菌种植生长条件。受自然气候影响,大部分食用菌品种无法实现周年生产。然而,在永大菌业的智能温控大棚内,菌菇一年四季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长势头,产量和品质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多个食用菌品种早已实现周年生产。“灰树花、姬菇、秀珍菇在生长过程对环境的含氧量要求比较高,是较难实现工厂化周年生产的品种,但我们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在品种驯化和环境调节设备上不断探索,最终取得了突破。”上海永大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标自豪地告诉记者,企业在实现灰树花、姬菇、秀珍菇工厂化周年生产上持续投入、不断探索,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在行业内独具创新,始终领先一步。黄国标解释,工厂化种植实现控温并不难,但在夏季高温、冬季低温等极端天气时这些好氧性的食用菌品种工厂化种植,需要解决保持送新风的同时生育房内温度相对稳定,既要满足食用菌生长温、光、湿、气稳定的要求,又要节省能耗,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却很难。企业通过与科技企业联合研发节能温控系统,大大降低了能耗,从而解决了这些好氧性食用菌品种工厂化种植高能耗、成本高的问题,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稳定了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都说内行人看门道,我们在设备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我始终相信,拥抱前沿技术才能够带来更大提升。”黄国标说,生产遇到瓶颈时,他就会向科技寻求助力,敢于创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永大菌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申请了49项专利。

专注种源农业 新品种研发显成效

农业发展核心在种业,作为产业的“芯片”,研发食用菌新品种更是永大菌业多年的发展重点。食用菌新品种的杂交、驯化是系统工程,永大菌业不仅在企业中建有自己的研发基地,还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新品种的研发和选育。

黄国标告诉记者,公司每年会将销售额的2%~3%作为研发经费投入种源研发、生产技术提升中,通过技术创新来激发产业潜能。以永大菌业的明星产品灰树花“永大1号”为例,永大科研团队前后花费了近6年时间,投入了1800多万研发经费,最终通过杂交选育出了适合本土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品种。

“一个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是通过上万个杂交组合筛选出来的,是一项十分耗时、耗力的工作,为此,研发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黄国标将食用菌新品种杂交过程称作“万里挑一”,需要育种团队有坚定的信心与专注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永大菌业相继选育出舞茸“永大1号”和姬菇“永姬1509”等新品种,并通过了上海市新品种认定。

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为永大菌业带来了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舞茸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而姬菇“永姬1509”则以其高产、抗逆性强、适合周年化栽培等特点,成为当家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成功推广,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致富。

“我们的菌菇早晨采摘,中午就能上市民餐桌。因为种植基地就在近郊,缩短了配送时间,也保障了菌菇的品质不受运输影响,品相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据介绍,永大菌业还搭建了快捷的冷链物流销售渠道,先后与食品加工企业、超市、餐饮企业合作,实现基地采摘后当天送达上海城乡消费者手里的快捷配送。如今,在上海的新零售及商超渠道都能看到永大“珍菇园”品牌。

坚持循环农业,探索绿色生态新路径

秸秆、树枝、麸皮、豆腐渣……这些看似毫无用处的废弃物,来到了永大菌业,只需经过加工和严格配比,都可以成为生长所需的养分,让这里的菌菇茁壮成长。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永大菌业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和生态环保。2013年起,永大菌业开始积极探索稻草秸秆制包种植食用菌的技术,经过10多年不断研究、试验,实现就地取材、综合利用、循环农业的新模式,目前,企业对宝山区水稻秸秆的离田综合利用率已达80%以上。

60%秸秆和一定比例的木屑、豆渣、麸皮或米糠混合,这是姬菇和秀珍菇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而灰树花种植的原材料主要是园林绿化的树枝粉粹料。在永大菌业的宝山基地,姬菇、秀珍菇、灰树花、香菇作为主要生产品种,消耗了大量农、林废弃物。永大菌业每年还带动周边农户生产种植姬菇、秀珍菇和本地白皮香菇,通过对农林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户有更多利润空间。

“食用菌的生长特性是通过微生物分解农林废弃物,积累养分,生长出菌菇,我们在种植原料配方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就地取材,以消耗本地农林废弃物为主。”永大菌业负责人黄国标介绍,近年来,永大菌业一直在尝试提高秸秆在菌菇包中的使用比例,同时,探索周边豆制品、啤酒生产企业的豆渣、啤酒糟的再利用,通过就近利用,减少企业处理成本的同时还能为菌菇生长提供必要的氮源,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收获双赢。

此外,永大菌业还注重菌包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栽培过后的菌包经过发酵工艺处理,变成了富含有机质的肥料,返回农田用于改良土壤和提高作物产量。这种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经济、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很多人会问黄国标,做企业应该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为何要做先发者,在研发上投入那么多?黄国标总会笑笑说:“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要把目光放长放远,只有不断向前跑,才有不被超越的可能。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没有退路。”他说,今后,永大菌业还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和新品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继续聚焦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农业、种源农业和循环农业为三大核心驱动力,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通讯员:陈曦

编辑:陆天宇

资料:宝山三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