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鲁敏魏微等获得第六届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

转自:交汇点 2024-11-10 15:00:20

交汇点讯 11月9日下午,第六届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在“中国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的故乡兴化颁奖。鲁敏《金色河流》、魏微《烟霞里》、李宏伟《信天翁要发芽》、郭宝平《范仲淹》、林棹《潮汐图》等5部作品获奖。此外,本土作家顾维萍的《大河之上》获特别奖。

获奖者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郭宝平、魏微、鲁敏、林棹、顾维萍

作为由省作协指导、兴化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文学奖,“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自2011年设立以来,致力于推动汉语长篇叙事的创新和繁荣,已成为作家期待、读者信赖的文学奖项。兴化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荟萃,诞生了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等文化先贤,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三部与兴化有密切渊源,当代则涌现出毕飞宇、王干、庞余亮等文学名家,创造了文坛独特的“兴化文学现象”,成就了“中国小说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的美誉。

“施奖”评委会认为,本届入围终评的作品体现了2022、2023这两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极高水平,它们聚焦社会现实、关注时代进程,从历史、社会、人性等多个角度展现社会变迁和人文精神。以最终获奖的六部作品为例:鲁敏选取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小老板穆有衡(有总)最后两年的晚境作为回望与观测点,折射出40余年间中国从传统走向开放的心态,和现代的东方财富观与代际心灵史;魏微《烟霞里》回顾了一名70后女性的匆匆一生,改革开放、南方谈话、市场经济、深圳特区、下海经商、股市风潮、香港回归等话题悉数尽包,手法上“所见者大,取材者微”;李宏伟《信天翁要发芽》以独幕剧形式,讲述了一个富有神话寓言色彩和现实穿透力的“人类故事”,修辞磅礴、喻象精妙;郭宝平《范仲淹》写尽北宋第一名臣范仲淹在坎坷人生中坚守信仰、砥砺心智的求索之心,捻出“人在历史中成长”的命运伏线,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魅力;林棹《潮汐图》造访、叙录了19世纪华洋杂处、声色沸腾的粤海关与广州十三行,重构近现代历史的岭南经验与审美形态,为“新南方写作”拓展了新的艺术空间;兴化本土作家顾维萍《大河之上》以主人公回到家乡挂职为契机,讲述了发生在里下河水乡“大顾庄”的故事,展示了生活的宁静与多彩。

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在颁奖典礼上讲话

第六届施耐庵文学奖从今年7月启动,通过各出版社的认真推荐,以及初评委员会、终评委员会两轮严格评审,最终有5部长篇小说获奖。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介绍,省作协全程参与了获奖作品的评选指导工作,深入打造和提升奖项的影响力,以期它能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思想动能,真正使得施耐庵文学奖成为依靠地方支撑、又贡献地方发展的精品文学奖项。

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在颁奖典礼上讲话

本届“施奖”对参评规则、评选机制作了进一步优化,力求充分体现当下文学新风向。在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看来,每部获奖作品皆有可观之处。“其中,鲁敏《金色河流》和魏微《烟霞里》是这两年非常重要的两部作品,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史,鲁敏选择的观照点是财富:40余年间,财富从哪来,往哪儿去?这不是一个经济、金融问题,而是人生的、心灵的话题,在这一点上鲁敏的把握极为敏锐。魏微则习惯性地切入日常,通过柴米油盐、人与人关系的流变反映改革开放,这两部作品都是上一届茅盾文学奖的提名作品。李宏伟的《信天翁要发芽》则是一部更加深奥晦涩、容易‘劝退’一般评委的作品,他的意义也正在于捍卫叙事者的主体性、尊严和欲望。郭宝平《范仲淹》的主人公曾在兴化做官,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比较伟大的文学家,和不那么成功的军事家,作者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做了立体化的再现。”

获奖作家代表鲁敏表示,《金色河流》是她写作26年来的第9部长篇,倾注了许多情感和力量,由于施耐庵之于长篇小说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对长篇小说文体怀有野心的写作者,能够站在“施奖”颁奖台上,无疑是美好而重大的时刻,“我将以获得‘施奖’为新的起点,继续为读者写出更好的作品”。

本届“施奖”颁奖还邀请到一位特殊的嘉宾——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王存玉来到现场。王存玉如今主要从事口腔疾病分子发病机理的前沿研究,既是杰出的科学家,也密切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书写了一大批深具桑梓情怀的散文佳作。“施奖”颁奖典礼上,兴化市人民政府还为兴化恒兴科技园有限公司、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颁发“兴化市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期待厚植文化沃土、再塑文化新辉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省作协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