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政情
上海一周
伴公汀
@康平路
大国之道
直通200号
区情
十二公民
浦江眼
前沿风
郊野笔记
上海屋檐下
观点
观见
时评
上观学习
思想汇
法治
反腐记
说法
案页
国内
港澳台
北京来信
经济
任我行
财经连线
城事更新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流量研究所
市场解码
科教
教育在线
创新之城
体育
运动+
健康
医声医事
哎哟不怕
文化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海上记忆
朝花时文
上书房
海外惊奇
民声
民声直通车
上海辟谣平台
人民建议
问答
深度
纵深
访谈
原点
国际
世界观
大局观
长三角
华东局
视觉
在场
图数图说
见识录
大视界
数据
数据洋葱
天下
早读
时事
纵览
话媒堂
上官河
要闻
时政要闻
品牌
大区势
企示录
一起来
金融圈
车天下
大健康
文创+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崇明区消保委提醒,“双十一”这些坑不要踩
转自:
上海崇明
2024-11-10 12:33:28
“双十一”网购促销活动已经开启
众多电商平台的预热活动如火如荼
消费者们兴致勃勃地填充起了自己的“购物车”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种优惠活动时
消费者怎么选
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区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
在享受购物乐趣和便利的同时
也要注意防范消费风险
增强自身维权意识
“双十一”新感受
加长版“双十一”松弛感多了
一台扫地机、一个恒温热水壶、各种厨房用品和浴室配件……最近正在给家中新房装修的市民张女士向记者细数起她今年“双十一”期间的丰硕“战果”。与往年不同,手机里近10个订单她并非一口气购买,而是在“双十一”启动以来的大半个月里有序添置。
“现在最直观的感受是不熬夜。”张女士告诉记者,那时候“双十一”抢货可以说是“脑力”“体力”“手速”的三重考验,近几年商家把“双十一”拉长了,这种紧张感就少了,松弛感增加。
消费者朱先生告诉记者,在“双十一”还没正式到来时,给自己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我已经加在‘购物车’里几个月了,空闲时会打开看一眼,对比下价格。”朱先生说,从他的购物经验看,“双十一”期间购物还是有优惠的,就是有时候优惠出现得比较随机,一不留神就可能买到“双十一”期间价格不降反涨的商品。
采访中,
记者也发现不少消费者在下单时,不仅要看价格高低,还要仔细比较、综合考虑。
消费者孟阿姨称,前两天她在某电商网站购买了一款品牌羊绒毛衣,促销价格仅为实体店的三折。然而买到商品后却发现,实体店内的含绒量是99%,网上促销产品的含绒量只有25%。“网购衣服有时也容易遭遇‘照骗’。比如,有的店家展示正版服装的照片,卖的却是仿品。在购买东西时,这些因素都应考虑进去,而不是只看哪个便宜就买哪个。对于不同的商品,可以选择不同的购买策略。”
消保委建议
理性消费,避免误导
其实,关于“双十一”,各地监管部门、消保委等也连续发布消费提醒,提示大家各种避“坑”指南。尤其是在“直播”越来越流行的当下,
各种“种草”“测评”很多都有较强的引导性。
还有一些消费者发现,“双十一”
部分商家有“明降暗涨”的行为
,在促销前几天把价格调上去,促销时又降下来,看着降得挺多,但其实与平时并无区别,有的甚至更贵。
对此,
区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在下单前,需注意了解各大平台以及商家的促销活动、预售规则、退换货条件、优惠券使用规则、注意分清“定金”与“订金”等内容,可对比促销前后的价格,警惕先涨价再打折、虚报特价揽客等行为,理性看待商家广告宣传,留意其他消费者对商品及卖家的评价,以规避消费陷阱和消费风险。
针对社交媒体上的购物攻略或者第三方测评,有些可以为购物提供参考,有些则可能存在诱导消费。
消费者需要理性审视消费需求,客观看待测评内容,保持清醒,按需购买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部分直播间所渲染的“秒杀”“抢购”等氛围,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性,下单前注意了解主播所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效果及价格等真实信息,对于夸大宣传、低价名牌等进行必要的甄别,尽量挑选有质量保障的正规商品。
提高警惕不轻信
慎点各类红包和不明链接
“双十一”期间,也是各类电信诈骗的高发期。
促销信息和手段繁多,购物平台和购物方式多样,使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此前,区消保委也收到一些消费者反映,不明链接跳转导致相关消费问题,包括:付款跳转链接与跳转后付款内容不同、链接点击后强制跳转到广告链接等,也有消费者反映,其在网络电商平台看中商品后与经营者沟通期间,被诱导添加个人微信,或其他方式进行平台外支付交易,最终造成维权难的现象。
“提高警惕不轻信。”
区消保委提醒,网购时尽量选择规模大、口碑好、信誉高的电商平台,多方面了解商品真实情况。同时要仔细阅读各电商平台相关隐私政策及条款,非必要不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尤其是身份证、银行卡以及各类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付款时不轻易相信商家以任何理由要求的直接转账、扫描不明二维码等方式付款。不随意点击网页、软件中的不明链接和弹窗,特别是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的页面,以防上当。
此外,消费者应
妥善保留好购物凭证,
如订单截图、发票、订单详情页等。
这些凭证是消费者在维权时的重要依据。
若遇到消费纠纷或问题,消费者可先与商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及时
拨打12315、12345,
向经营平台或相关市场监管部门、消保委
进行投诉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广大经营者也应诚信经营,遵守法律规定,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努力在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全面、真实展示商品的信息,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记者:季佳倩
编辑:李琳
责编:朱竞华、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