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大道嘉声丨这支理论宣讲队把田间地头作“课堂”

转自:上海嘉定 2024-11-09 18:28:12

“今天,我们用您母亲的名字来命名这栋楼,不仅仅是为了感谢您母亲无偿将这栋楼捐献给我们村里,更是为了把大家‘服务桑梓、让爱传承’的淳朴心愿传承下去,让人民在共建共治中感受城市建设的喜悦、在共享共生中感受城市发展的温暖。”在嘉定区外冈镇,一批青年宣讲员通过生动化宣讲《活成一棵树》,阐释“人民城市”理念如何让城市更美好。

该宣讲以浦逸敏和老伙伴们无偿捐楼的感人故事为脚本,通过小品形式,既生动描绘了浦逸敏和老伙伴们“守望相助、服务桑梓”的大爱精神,又展现了外冈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问计于民、造福于民的动人实践。“我们积极挖掘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身边故事,并将其搬上舞台,面对面把理论讲透、心贴心把政策说清,使宣讲既有趣味性又有感染力。”为了当好“理论翻译员”,“田间课堂”的宣讲员们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打造了诗朗诵《“嘉”音嘹亮》、快板《赞赞我们新外冈》、歌曲《你的名字叫外冈》等“理论+文艺”作品,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且富有情感温度。

外冈镇“田间课堂”理论宣讲队于2020年成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向老百姓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讲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动人故事。据负责人周斐介绍,宣讲队结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培养了一套本土宣讲班子,广泛吸纳熟悉农村地区情况的行业专家、乡村振兴带头人、先进典型、青年党员、文艺工作者等骨干力量,针对不同受众开展多层次、分领域宣讲。通过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特聘讲师讲“红色”、行家里手讲“技术”、先进典型讲“服务”,把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与群众密切关联的“大专题”转化为“小切口”,推动基层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米”。近年来,宣讲队又立足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壁垒,联通嘉昆太,以“‘理响嘉昆太’宣讲村晚”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城际联学联动,共同绘就三城理论教育“同心圆”。

“我们一直在怎样用足、用好身边的资源,讲好人民城市故事特别是身边的生动故事上下功夫。比如,连续13季在无人农场开展‘带着爸爸去种田’农文旅品牌活动,共吸引了嘉昆太地区近700户家庭的参与。在田间地头开设了四季研学、冈身记忆、星火冈湾等课程,聘请了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地方史专家作为领航员,为大家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宣讲,孩子们和家长一起种田、一起听课,更为重要的是一起分享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周斐说道。

宣讲队成员之一、“80后”新农人高浩告诉记者,加入宣讲队以来,在他所负责的数字化无人农场,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宣讲,为大家生动展示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句话的含义。接下去将继续用好“田间课堂”,用互动化、沉浸式的方式,更好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我刚从长沙回来,是去参加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在展会上,我看到了很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上的创新运用,未来大有可为。最近几个月恰逢丰收季,前来参加活动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在校学生。所以我也在想把这一块新内容加入到宣讲中去,不仅让年轻一代看到当代农业,也可以了解未来农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种子——我自己是一个新农人,希望以后在他们中间,会有更多的新农人出现。”

摆十几个板凳,不设主席台,也没有话筒和音响,专家学者、年轻干部、青年学子、村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听理论宣讲,学红色文化,聊人民城市实践……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外冈的田间地头,也让“宣讲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工作法则形成生动实践。“普通话+本地话”的“双语”形式,助力宣讲员“想讲的”与老百姓“想听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外冈镇“田间课堂”理论宣讲队共开展各类沉浸式、生动化宣讲1000余场,覆盖老中青等各年龄段农村干部群众7.8万余人次。通过宣讲身边的生动故事,不断带动人民群众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治理及乡村振兴。外冈镇党委书记李雪表示,下阶段,外冈镇“田间课堂”理论宣讲队将持续通过强队伍、优内容、活方式、促融合等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紧紧扎根乡村沃土,并为传播正能量、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不断贡献理论力量。

来源:青春上海
作者:杨力佳
编辑:杨玉洁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