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高度协同、深度融合、成果丰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携手走进进博会

转自:上海松江 2024-11-09 07:03:18

四方宾朋齐聚,共享开放盛会,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在这璀璨的舞台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九座城市携手创新,共同绽放光芒。从2018年11月8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政策发布会召开至今,回顾六年来的历程,从首次发布《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30条》到“中老班列—G60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再到量子密码应用联盟的揭牌和长三角G60星链计划的发布,每一项成就都是区域协同创新新高度的真实写照,标志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创新链条不断延展,低碳技术与脑科学平台在松江落地生根;产业协同逐步推进,长三角G60星链项目绘制卫星互联网的新蓝图;金融活水奔涌,百亿元长三角G60基金助力科技成果落地开花;人才汇聚八方,“九城一网”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人才流动。六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九座城市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大关键要素上合力共进,构建了一个高度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描绘出一幅“链动”未来的壮丽画卷。

创新链:科技引领 协同共生驱动新动能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创新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核心引擎。走廊聚焦协同创新,集聚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今年5月,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与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携手成立“科学仪器计量检测技术实验室”,致力于打造计量检测标准物质库,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支柱。

在区域合作方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动九城市与上海科学院深度合作,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31个项目,多个项目已在松江、芜湖、湖州等地落地开花,为区域科技实力注入新动能。同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依托松江的区位优势,推动金华、芜湖等地先后在松江设立18个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引进西班牙达诺巴特集团、瑞士百超等国际高端企业,加速资源流动,跨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国际化协同创新日益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的新亮点。今年11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共建“上合示范区长三角G60创新协同中心”,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扩大走廊的国际影响力,为企业和科研单位开拓更广泛的合作机会。

在成果转化方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转化基地+高校联盟+概念验证+项目路演+成果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九城市4000余家科创载体协同联动,已建成31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47个路演中心,累计举办300余场活动,促成400余个项目落地。持续深化“G60科创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设,推动九城市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和创新券通用通兑。借助“1+365”机制(即一年一场科技成果拍卖会与全年持续交易),六年交易额超300亿元,年均增幅高达120.6%。

松江的创新探索推动了整个走廊的协同创新指数快速提升。数据显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科技人才流动、专利输出等方面对长三角的支撑度已达30%,对全国的贡献度达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逐渐展现出对标全球创新走廊的实力。

产业链:头部带动 共绘区域产业蓝图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仅在创新链上取得突破,更在产业链协同上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蓝图。依托中国商飞、腾讯、垣信卫星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九城市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实施意见》,以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作,实现更紧密的连接。

今年8月和10月,“千帆星座”卫星以“一箭18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关键进展。作为“千帆星座”的主要生产单位,格思航天G60卫星数字工厂采用“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技术,将单颗卫星的生产时间缩短至1.5天,成为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灯塔工厂”。九城市还借助垣信卫星和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平台,共同探索“卫星互联网+量子”领域,致力于构建覆盖全球的科技网络,预计到2026年,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100亿元,年产能达300颗。

区域协同布局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1+7+N”产业联盟体系,包括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园区联盟、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七大产业联盟,以及若干分联盟。至今已成立16个产业联盟和14个示范园区,涵盖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协作迈向深入。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九城市在动力电池、充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等方面深入布局,常态化举办整零对接会,累计超过60场,携手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时,联盟和园区定期开展汽车、光伏、生物医药、卫星互联网等产业集群要素对接。据不完全统计,G60联盟的跨区域产业合作同比增长118%,在多个前沿领域构建了互利共赢、资源共享的协同格局,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蓝图越绘越广。

资金链:金融赋能 源头活水润泽科创成果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围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三先走廊”定位,九城市联手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原本需要开胸的复杂手术,如今只需25分钟的微创操作就能完成。这款全球首创的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将手术期死亡率从9.6%降至0%,已成功进入多家北美医院,成为中国医疗创新走向国际的一个新标杆。

汇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这一突破,离不开G60基金4000万元的支持。“这笔资金对于我们至关重要,”汇禾医疗首席执行官林林表示,“它让我们集中精力投入研发,解决技术难点,快速推进产品从实验室到临床。”林林还提到,G60基金提供的注册培训等支持,帮助公司在多个城市实现高效注册和生产转化,“这种金融支持如催化剂般,铺平了企业的发展道路”。

为满足科创企业在不同行业和成长阶段的多元化需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了债权、股权、基金、上市等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打造“七位一体”的金融体系,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创新模式先行先试。九城市还设立了总规模达100亿元的长三角G60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支持早期科技项目,目前已筛选50个高潜力项目,过会金额6.92亿元,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标杆。

九城市还落实央行“28条”政策,推出科创贷、绿色科技贷等13款专属金融产品,累计服务松江企业近700家,授信总额132.66亿元。同时拓展科创债和绿色债融资渠道,累计发行科创债、绿色债451单,总额达2768.11亿元,为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金融服务联盟,吸纳585家头部金融机构,形成资源丰富的服务网络,通过477场产融对接、产品推介、企业路演等活动,吸引近175.5万人次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金融支持如同“活水”滋润着创新土壤,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人才链:政策护航 九城一网集聚创新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成为吸引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人才新高地”,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团队汇聚于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沃土。

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离不开全方位的人才政策和开放的创新环境。2020年11月8日,秉承进博会开放精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移民政策实践基地揭牌成立。该基地以试点方式,推动移民政策实践先行,加速国际人才引育,保障更多国际英才加入我国创新链,推动紧缺产业的发展。同时,实施长三角G60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认定管理办法,探索推进政策共认、资质互认、标准统一。目前,已有多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通过认定,获得永居资格。

在政务服务方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积极推动“跨域通办”机制的实施,打破地域限制,率先建立九城市跨省通办机制,上线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发出全国首张跨省异地办理的工商登记执照,跨省通办事项从30项拓展到195项,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松江牵头举办首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以来,九城市轮值举办长三角G60人才峰会,推出一系列人才发展举措,形成了“九城一张网”的协作格局。在这一框架下,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盟,出台互认互通人才18条政策,制定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高地建设方案,探索推动九城市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持续推动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文字:韩海峰

图片:韩海峰 受访单位提供 资料图

图片: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