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知识付费已成为人们“随时”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各类课程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随着这一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浮现。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知识付费过程中,“卖课”套路防不胜防,甚至有人陷入“消费陷阱”,维权艰难。
知识付费,本质上应该是提供优质、便捷的教育服务。但一些培训机构却将其当成了“割韭菜”的工具,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等方式诱骗消费者。据调查,一些培训机构利用“轻松变现”“月入过万”等诱人字眼,吸引消费者购买知识付费课程。然而,当消费者满怀期待地付费后,却发现课程内容与宣传大相径庭,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严重“注水”现象。更令人气愤的是,部分机构在消费者提出质疑或退费请求时,往往采取冷漠态度,致使消费者维权无门。
针对知识付费中的乱象,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有效监管,完善政策法规,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依法惩治,维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提供知识付费服务的机构需要加强自律,强化审核机制,畅通售后监管渠道;同时,还要引入评价机制,让消费者了解其他用户学习体验,辅助购买决策。
必须看到的是,知识付费存在陷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的“知识焦虑”。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人们对知识更新速度存在担忧,对个人知识储备不足感到恐慌。这种焦虑感驱使人们不断寻求新的学习途径和资源,以保持竞争力。当这种焦虑感被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他们便通过制造和放大这种焦虑,诱导消费者在缺乏理性判断的状态下匆忙“买单”。
要解决知识付费中的乱象,需要消费者首先明确,终身学习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知识的获取应该是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面对知识付费的各种课程时,要仔细甄别,多了解课程实际内容、师资、教学方式等,切勿被宣传迷惑。与此同时,消费者还需不断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一旦遇到问题,要积极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进行维权,坚决不给无良商家可乘之机,主动营造健康、有序的知识付费生态环境,让知识付费真正促成知识传播与价值实现的双赢。(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