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上海法治报》整版:守护“英雄”钢笔的民族工业遗产

转自:上海检察 2024-11-08 15:26:32

来源 | 上海法治报

作者 | 季张颖

《上海法治报》2024年11月1日

第A2版  重点

泛黄褶皱、已渐霉变的图纸档案,画质不清、模糊损坏的老旧影像片段……这是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尹波此前走访“中华老字号”英雄金笔厂时看到的场景。而今,抢救保护的3600余卷共计62万余张图纸档案中,具有重大价值的部分已全部完成电子化处理,让工业遗产实现了活化。

这样一场历史性蝶变,是上海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履职,融入城市更新大局,提升“人民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记忆的实践剪影。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聚焦上海超大城市特点,5年来,上海检察机关通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在城市公共安全、历史文脉保护、特殊群体关怀等多领域延伸治理触角,持续探索超大城市公益保护的“上海实践”。

循迹实践来时路,连日来,记者对话多名承办人,听他们讲述公益诉讼守护人民城市的那些温暖瞬间。

“国”字号英雄钢笔遇难题

今年2月,普陀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收到一份来自人民监督员上报的线索,这名人民监督员正是百年民族实业英雄金笔厂的员工。

“英雄金笔厂具有国内民族工业最完整的钢笔制造图纸资料库,因经营状况和场地搬迁等因素,目前由该厂所保存的大量钢笔制造相关技术资料及重要文史档案,存在妥善保存的困难……”

工业遗产是一个新兴领域,人民监督员所提及的这些图纸档案到底意味着什么?因无先例可循,又能否通过公益诉讼途径展开针对性保护?带着这些疑问,尹波带领团队先期对厂址展开了走访。

“英雄金笔厂此前配合城市更新做了搬迁,现址由于场地有限,并没有专管的空间,只有一间租赁来的仓库,里面堆放着几十个老旧的柜子,分装着钢笔设计图纸、技术手稿、文史档案等资料和产品,保存条件并不好。”尹波告诉记者,通过仔细查看,发现里面的部分资料已经存在严重的霉变、变色、破损等情况。“因为是唯一原件,部分重要图纸档案及影音资料甚至存在永久性损毁的风险。”

但这些资料并不是普通的纸张,“这些老旧的资料里,记录有1958年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中国人设计出了自己的钢笔,有援助越南时期交流学习的照片,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纪念笔,也有英雄钢笔代表中国展出国外的影像……可以说英雄钢笔作为签字笔,参与了诸多重要的时刻。”在尹波看来,这是无形资产,也是极为珍贵的民族工业记忆。因此,实施抢救性保护,意义重大。

上海首例!留住“民族记忆”

然而,由于针对工业遗产管理,本市尚无地方细则,如何以法治路径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则成了问题的关键。为此,今年3月,普陀区检察院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通过论证,我们确认了它的经济价值以及作为工业遗产和红色资源的多重价值,也明确了公益诉讼的解决路径。”尹波告诉记者。

在此基础上,围绕相关资料和档案如何做好长久保护和有效利用,普陀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最终,各方也达成了综合运用数字化处理、模拟信息采集、音视频电子化处理及数据备份等方式抢救保护的一致意见。

随后,普陀区检察院通过启动磋商程序,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各方在法定期限内共同分工做好珍贵技术资料及档案的底数排摸梳理,分类管理及价值挖掘,及时开展这些档案的保护利用工作。

“目前,英雄金笔厂已经摸底统计的图纸及各类档案资料达3600余卷,共计62万余张。其中筛选出的具有重大价值的图纸、照片2185张,录音录像资料35套已经完成了电子化处理工作。”

尹波告诉记者,这起案件也成为上海首例以保护图纸档案为载体的工业遗产公益诉讼案,“通过我们的推动,在2027年即将开放的上海工业博物馆内,英雄金笔厂也将作为展示企业之一,在200平方米的展区内向市民呈现这些工业遗产的民族故事,真正让工业遗产活在当下。”而尹波更希望,通过个案的办理,在发掘上海精神提升城市文化记忆的同时,未来也能推动工业遗产地方管理规定的出台。

微旅行中为“无障碍”打补丁

“中华第一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滨水带是上海城市的名片,吸引着每年超过2亿人次的中外客流,如何让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更好匹配上海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

为此,今年年初,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携手黄浦区妇联共同建立“观察前哨”,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注册成为上海“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公益诉讼检察官或青年检察干部加入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志愿者这样一种互为补充的方式,携手走上残障人士城市体验“微旅行”线路。

“通过沉浸式体验城市微旅行线路,我们发现,区域内许多公共建筑设施受建成时间较早、可利用空间小限制,阶段性、碎片化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仍然存在不规范、不成系统的问题。”

以黄浦公园外滩区域导览问题为例,黄浦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谷莺告诉记者,该导览图上虽然标明了重要公共设施的点位,但却缺乏无障碍设施的相关指引,“包括我们也发现,一些影院剧场内残疾人观影席位的划分、以及无障碍服务的明示都存在瑕疵。”

为此,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黄浦区检察院将问题点位梳理成清单,通过召开听证会、向行政机关及相关综合商业体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无障碍环境提升。“通过我们的推进,问题清单转化为辖区系统性推动重点区域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张任务清单。”

谷莺介绍,目前,外滩观景平台16个出入口增设了无障碍标识移动立牌,外滩历史纪念馆2条下沉式坡道增加了扶手,检察建议中指出的176处点位的问题,已经完成整改126处,其余点位也正在积极制定整改方案,为上海无障碍建设打上“补丁”。

去年以来制发检察建议、公告3600余件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100余件,制发检察建议或公告3600余件,提起诉讼400余件。

“从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来看,包括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信息安全等,均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

据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林仪明介绍,针对上海高层建筑众多、消防安全重要性高的特点,市检察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最高检的部署,在全市组织开展消防灭火器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助力超大城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

其间,市检察院还组织开展城市更新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引导全市重点围绕城市更新中的闲置土地处置、历史文化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生态资源保护、设施与工程安全等开展公益诉讼,助力城市更新发展。

此外,上海检察机关还积极开展“检护民生”“检察护企”专项活动,助力人民城市建设,今年上半年,上海检察机关开展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行动,立案办理相关案件71件,制发检察建议32件,磋商14件,确保行政机关监管职责落实到位,保障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

“后续,我们将持续探索超大城市公益保护的上海经验,以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林仪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