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桥位于南京六合区雄州街道,跨越滁河。桥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位于县衙往南百余步,是滁河上一座远近闻名的桥梁,也是古六合城跨越滁河天堑的唯一通道。
据明成化年间的地方志载:唐时,“桥下常有鲭鱼,长数丈,或隐或现”。因鲭鱼形似神龙,官府规定桥上下游五里内不得有人捕鱼。
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六合,桥毁亭废,鲭鱼也从此不见了。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为方便贸易和行人往来,六合知县龚相命人在龙津桥原址每天定时用木船和跳板搭建浮桥。浮桥又被称为“龙津桥”。
浮桥建成后,历代县令均投入资金对木船进行修缮、管理和记录。浮桥若行人,则暂不通航;放行通航时,行人需在两岸驻足,等待片刻。这一现象成就六合古八景之一“龙津待渡”。
古县志中的《龙津待渡》图。
1958年,为实现宁淮、宁扬全程公路化交通,当地在滁河六合段原龙津桥旧址东侧约700余米处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沿用桥名“龙津桥”。1960年10月,大桥通车。作为滁河上第一座固定式桥梁,龙津桥的竣工既沟通南北公路交通,也结束汽车过河乘大王庙趸船的历史。新龙津桥桥面后又被加宽,于2020年建成通车。
在龙津桥原址驻守八百余年的浮桥,也于1981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011年,浮桥再次被重建。参考县志记载,新浮桥形式是风雨廊桥,桥上建筑设计由重檐歇山阁、游廊与斜坡爬山廊组成。远观桥,恍若宫阙浮于河面,美若霓虹卧波。
整理:刘春
供图:南京市六合区地方志办公室
设计:郑玲玲
翻译:卫鑫
鸣谢:南京市六合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