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 文章详情

詹天佑奖揭晓!上海这两个市重大工程获此殊荣

转自: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2024-11-07 22:52:04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揭晓。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上海市诸光路通道新建工程获此殊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杰出代表性工程吧↓

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 

一. 工程概况

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凝聚上海实力,赋能低碳智慧交通,是构建“十三五”末800km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线路,途经5个行政区,串联9座高校、3个国家级科创园区。全长42.28km,全地下线,设车站30座,其中换乘站13座。

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是国内首条一次性开通里程最长(42.28km)且具备最高等级(UT0)全自动运行GOA4系统。线路位于“冈身”(古海岸线)东缘,海陆进退交互作用强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极其复杂。全线共有11座车站涉及110kV及以上超高压电力、2座车站涉及DN2000上水管、1座车站涉及DN1000煤气管道等重大市政公用管线的搬迁;单站交通导改最多达8次。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软土富水“冈身”地质条件下长距离穿越老旧建筑群、桩基、国铁咽喉区道岔群、饮用水蓄水库、历史建筑等多项技术难题。

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采用4动2拖6节编组A型车,列车长为140m、宽3m、高3.8m,设计时速为80km/h,采用直流1500V接触网供电方式。

工程于2016年8月28日开工建设,2020年12月28日竣工。

二. 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首创软土复杂环境下无柱大跨地铁车站成套建造技术,将无柱车站的应用拓展到软土富水环境,引入低碳绿色环保理念,拱形顶板建造实现预制、装配工业化,成果达到国际领先。

2、首创以“极简、低碳”为理念、“冈身线”为主题的人文艺术地铁,引领地铁装修低碳极简新风尚;首次在轨道交通领域研发并采用系列低碳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研发“可回收再利用”围护技术,研发利用工业固体废料生产的人造石材替代天然矿山石材、首次使用一体化预制环保厕所等技术,促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首创有限地下空间内盾构机部件化高效过站、组装、始发成套技术,提升了盾构工法适用范围,在城市核心区施工有极大推广价值,已在福州地铁等工程应用。

4、首创混凝土结构无渗漏、零碎裂关键技术,解决了预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开裂问题,提高结构防水性能。

5、首次一次性全线开通里程最长,等级最高GOA4级全自动运行系统,部分技术已应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6、智慧建造、工业化建造助力轨道交通建造全面提速。北斗、BIM、VR等多种智慧技术,结合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创造多个“最快”,缩短总建设工期10个月。

7、首创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网络运营指挥调度平台,建成具备世界最大规模路网管控能力的调度指挥中心,成为全国标杆工程。

8、首次在未做规划预留的苛刻条件下,成功实现对上海南站枢纽“不封路、不停运、不停商”改扩建,解决了换乘空间不足、多种交通大客流对冲及衔接不顺等三大难题。

上海市诸光路通道新建工程

一. 工程概况

诸光路通道新建工程是国家会展中心、中国进口博览会的重要配套交通设施,位于上海市“大虹桥”地区。工程全长约2.8km,由圆隧道段、明挖段、隧道内装饰和机电安装工程、地面道路、排水、桥梁等组成。

圆隧道段为单管双层双向四车道布置,设计时速为40km/h,通行限高4.5m。圆隧道段长1390m,采用国内同期最大直径(14.45m)土压平衡盾构进行施工。

诸光路通道新建工程创立的“绿色、低碳、高效”全预制装配建造模式,较原有现浇技术取得隧道内部结构工期缩短8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60%的综合效益。预制装配式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隧道结构施工质量,以及隧道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大幅改善一线作业工人的工作环境,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具有广泛的环境效益。

二. 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单洞双层断面形式。相较双洞单层形式,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凸显绿色低碳;同时配套采用国内首创的全预制装配式双层道路隧道结构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道路隧道建造设计理论及方法。提出的双层隧道内上下层互为逃生通道的设计理念,有效解决了消防及疏散难题,为多功能隧道建造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采用国内少有的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相较泥水平衡盾构,更加绿色环保,同时也符合国际上超大直径盾构中土压盾构占比居多的总体形势。对于盾构功能材料的制备研究,试验运用了高抗水分散、高抗水溶蚀、凝结时间易调控的同步注浆材料设计制备方法,为超大断面隧道盾构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提供保障,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国内首条全预制装配式隧道。凸显“绿色低碳、工业化”。除预制管片外,内部结构中“π”型构件、立柱、车道板、防撞墙等均采用预制装配工艺,预制率达90%以上。构件实现工厂化预制,研发了高精度成套预制模具和高密度埋件精准定位技术,开发出多自由度、高精度预制构件专项成套智能拼装装备,解决了隧道狭小空间内构件拼装难题。研发的振动台试验技术,验证了预制构件装配节点受力及抗震性能,揭示了预制隧道结构与地层体系地震作用机制。

以“绿色低碳、工业化、智能化”为建造宗旨的诸光路通道新建工程,推动了隧道行业整体工程建造水平新发展,为工程的绿色工业化建造发挥了关键作用。

– END 
供稿:市重大办
编辑:何清扬
责任编辑:施伟华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

往期精选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调研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青浦区城市更新情况

打出组合拳,力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当前房地产市场热点问答

【城市印象】近代中国建筑师及其建筑代表作品:行业先驱庄俊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