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丘脑痛,痛不欲生
创新疗法致力解决剧痛“风暴”
柏阿姨的疼痛源于6年前突发疾病。2018年,她突发右侧丘脑梗塞,及时救治后挽救了生命,术后康复也算顺利,手脚运动的影响不明显,但却出现了新问题:柏阿姨左侧头面部、左侧肢体在内的左半身逐渐出现剧烈疼痛和麻木。起初通过服用止痛药还能缓解,但近两年,大量的止疼药已难以控制,柏阿姨的生活质量急速下降。焦虑的家人带她前往多家医院求治,没有多大效果,辗转之中他们来到瑞金医院脑病中心。
徐纪文主任医师询问了柏阿姨的病史,并进行详细检查,判断她的疼痛正是来自那次脑梗引起的后遗症——丘脑痛。“丘脑痛是一种中枢性疼痛,常见于脑卒中后,肿瘤少见,由丘脑损伤或病变引起。”徐纪文医生介绍,丘脑位于大脑深部,是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中转站。当丘脑受损时,可能导致传递感觉信息的路径出现问题,从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可能难以定位,可由各种外界的刺激加重,并且可能伴随情绪和睡眠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面对这样棘手的顽固性疼痛,以往常见方式是用药缓解,但显然一般止痛药已对柏阿姨无效。住院期间,徐医生团队经过多种药物测试,发现吗啡可以缓解柏阿姨的疼痛,但团队还是不断尝试新方法,希望能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虽然吗啡对治疗有效,但口服非常容易上瘾,很可能会有严重的后遗症。患者有着很长的生存期,我们的治疗不能顾此失彼,要充分考虑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脑病中心刘强强医生解释道。
用药仅为口服剂量的1%,
国产机器人辅助精准手术
徐纪文医生带领团队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决定为柏阿姨采用创新的“脑室内药物灌注疗法”来解除痛苦。这种疗法是将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患者脑室,通过该系统将药物精确直接输送到脑内,每次用药量仅为口服剂量的1%,可以大大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性。
鞘内药物灌注系统
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是一种像小型泵一样的设备,可以精确地将药物送到大脑的蛛网膜下腔,这是脑脊液循环的一部分。因为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即使在较低的剂量下也能起到很强的镇痛效果。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那些传统的止痛药对他们不再有效,或者他们不能忍受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的患者。通过使用这种植入式系统,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对其他止痛药物的依赖。
手术计划及术后效果图
手术前,徐纪文医生团队将柏阿姨的相关资料导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生成直观精确的3D数字化模型,可视化呈现柏阿姨脑室情况,规划出理想的术中穿刺点和手术方案。
随后,在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刘强强医生为柏阿姨实施了侧脑室给药-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借助机器人辅助和引导,刘医生准确定位了穿刺点,并通过精准穿刺将药物灌注系统脑室端成功植入患者左侧侧脑室,将药物泵植入到腹部皮下,顺利完成手术。
国产机器人辅助手术
术后,柏阿姨的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她可以自由下地行走,过上正常的生活了。“这种感觉就像从地狱到了天堂,再也不会一触碰就痛。”据了解,后期她只用定期随访即可。
“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顽固性丘脑痛我们都没有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患者往往要伴随终身疼痛。”刘强强医生介绍,这是脑病中心第一例将药物直接灌注脑室的病例,效果良好。脑病中心团队将继续开拓创新,为更多被丘脑痛、癌痛困扰的患者带来救治新希望。
门诊信息
脑病中心
徐纪文 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欢迎转发点赞
素材丨脑病中心
文、编丨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