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技 > 文章详情

【执牛耳者】预告:生命之构

转自:上海科技 2024-07-13 10:51:09

暴雨、台风、地震,面对大自然的考验,我们能守住城市的生命线吗?城市生命线就像城市的“神经系统”,牵一发动全身。

建筑就像一本教科书,你能读懂吗?结构有灵,不仅有灵魂,还有灵性。

《执牛耳者》生命之构,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7月13日周六20:30,东方卫视7月21日周日12:30播出。


一座城市竟然也有生命线?


上海最近暴雨连连,大雨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更是给城市应急管理部门带来挑战。每年的6月到9月是上海的汛期,也是暴雨、冰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的季节。面对这些突发气候影响,维护好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就非常重要。

城市生命线像一个城市的血管和神经系统,涉及到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系统,牵一发动全身。从2015年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杰,就和他的同事们开发研究上海市多种灾害风险评估与动态预警系统,通过对灾害风险的分析、评估和预警,为上海市的城市生命线安全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2020年元月,上海突遇寒潮,气温骤降十几度,供水的风险评估系统起到了作用, 当时一共发生了12处爆管,其中8次爆管在系统圈定的预防范围内,这套系统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

《执牛耳者》,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7月13日周六20:30,东方卫视7月21日周日12:30播出。


同济校园内竟藏着一个“世界之窗”


在同济大学校园里,有一块区域,陈列了不少著名建筑缩小版的模型,宛如进入到“世界之窗”主题公园。这里是同济大学振动台实验室,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这里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振动台实验室。

建筑结构设计理论正确与否,要考虑它能不能通过振动试验的验证。包括上海“三件套”在内的大型建筑和设施的模型,都要在地震模拟振动台上,经受地震模拟试验。

《执牛耳者》,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7月13日周六20:30,东方卫视7月21日周日12:30播出。


百份档案 几十年师生情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杰的办公室里,有几排整齐的文件夹,每一个文件夹上,是李杰院士带教过的博士生的姓名。文件夹里装的是学生的学术成长“档案”,其实是李杰院士记录的和学生之间每次的交流,做的试验报告、修改的论文甚至是学生家里的情况。李杰说,这近百份学生的成长“档案”,是他的一份人生财富。

《执牛耳者》,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7月13日周六20:30,东方卫视7月21日周日12:30播出。


理工起家的院士 居然爱上文学和诗歌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杰的家里,书房里除了专业书,最多的居然是文史哲的书。李杰院士说,他读的第一本文学史类书还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是图书匮乏的年代,李杰跟同学借了《中国文学史》唐宋卷第二卷,如获至宝,居然用笔一点点抄了下来。作为理工科的院士,李杰也喜欢诗歌。在一本他撰写的名为《随机结构系统》的专业书上,序的部分居然是一首诗歌,那是李杰30多岁时,在一列列车上写就的。李杰说,真正的科学大师,人文素养也是非常高的,科学上的造诣如何,取决于任的形象思维能力。

《执牛耳者》,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7月13日周六20:30,东方卫视7月21日周日12:30播出。


编辑:zy


↓分享

↓点赞

↓在看